这样子,有时间的话,她还能帮着单独分析一下问题,而人多了,或者刚入行的小白太多,只会耽误她的授课时间和进度。
后来,明夏一直很感慨自己这一决定的明智,学习的人水平和天赋都不错,不然也不会这么快就能看到教学成果。
就比如今天,她要收作业,红盟那边的作业是模仿的针对“x病毒”的那个防火墙框架,编写出一个模板框架,只要更改其中的一部分代码,就能套用到针对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病毒上去,而网安那边的作业,则是关于受到攻击后的i跟进,都是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的那种,只看最后的成品。
虽然说,也有少数人跟不上进度,但大部分人都交出了令明夏觉得还是比较满意的作业。而接下来,就是明夏作为“x”,对他们的教学的收尾阶段。
关于红盟和网安部门,双方只要来一个交流与合作,将i跟进技术嵌套进防火墙,使得防火墙可以在保护电脑的同时,也能及时找出那个对国家机密抱有不轨企图的人,即使找不到,找到了掩藏的跳板,也是已经使得对方被扒掉了一层甚至好几层的保护,减轻了相关人员的工作负担。
i跟进比之防火墙,其实,明显更具有攻击力一些,这也是明夏为什么在分配的时候,让网安部门去学这个,而不是红盟,就是考虑到网安是隶属于国家的一个部门,派过来学习的人应该也有更严格的审核,比如政审之类,备案措施肯定也做得比红盟更加到位,不太担心后续。
正如之前,ont浏览器的事件,因为牵扯到了华国人的利益,使得许多同胞损失惨重,明夏实在生气,便在将ont浏览器恢复原样后,直接一口气将snake他们的i查出来,连带查出他们的犯法履历和个人信息,全部公开,逼着他们各自的国家最起码在明面上必须给出一个说法。
比之七八十年代的那个时候,21世纪,进入信息时代,的确,大家的生活都更方便了,但同样的,危险其实也更多了。往小的方面说,就好比微信、支付宝等渠道的转账,会被骗子利用心理学或者社工等技术,隔着网络就骗走大笔的金钱,往大了说,那就是国家机密方面的保护,坚定杜绝被泄露。
而明夏给红盟和网安部门分别布置的作业,现在再让他们合作交流,就是让他们分工学习,缩短时间,但是可以尽快编写出比现有水平要更进一步的可以给国家用的防火墙,更进一步地保护国家的机密资料。
这段时间,随着教学的深入,明夏愈发清楚,她脑中懂得的东西,那些理论,想要一口气塞出去给他们,是很不现实的想法。
就比如“团子”,她能顺利编写出来,是因为她有星际的那些经历,见识得更广,知道的更多,但这不是轻易就能搞定的事,而计算机国防方面的防护,其实并不需要到那么高级的地步,只要超出其他国家现有的水平,达到那个“相对情况下的绝对防御”的水平,就差不多可以了,重点还是科技方面的发展,这才是硬实力。
明夏的授课,前面的学习是最难的,因为所有算法和编程思路都和现有的教学不一样,相当于在你已经将英语吃透到可以去当同声传译的时候,突然告诉你,主语谓语宾语的用法全部更改,所有知识都得重新来过,一度使得那些日日夜夜坐在电脑对面的人,本就凉飕飕的头顶,发际线愈发高了几分。
但最后的这个环节,其实就只是将i跟进技术嵌套进防火墙,反而比较简单,出问题的几率不大。
因此,今天便是明夏给他们上的最后一节课,告诉他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做,确定网安部门那边的人清楚了这个新型防火墙该怎么搞,便结束了所有的授课。但她也表示,有空的时候,会来红盟登录“x”这个账号,大家有问题的话,可以派一个代表私信,她看到后就会回复。
x:以防万一,在将防火墙投入使用之前,切记,必须要进行一段时间可参考数据足够多的实验,确定已经成功了,再投入使用。以上,这段时间,和大家的相处很愉快,谢谢交流。
说完这句,明夏就果断下线了,继续去看书。
而那边,被她留下来的红盟和网安部门的大家,则面面相觑。
是要多试验一下,但大佬走了,他们总觉得有一点群龙无首啊。毕竟,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谁也不服谁,关于到底要如何进行那个试验,有人觉得内部测验就好,有人觉得应该有外国人参与,也有人有别的想法,谁也说不过谁。
难不成,也学着大佬曾经的做法,去ihu那边溜达一圈,发个帖子求助?
众人不由得陷入纠结。
明夏在刚穿越回来的时候,因为时间太过久远,不记得21世纪的这些理论,在做试卷的时候,对于在她看来类似于“1+1=2”这种难度的题目,就像是对普通人而言,太过常识,反而不知道要怎么去证明。因此,当时,虽然知道那样的回答不够严谨,出于强迫症,她还是勉为其难地答了一句“因为成立,所以成立”。
但其实,就是那个小学生学习的“1+1=2”,也是可以证明的,只要用到戴德金-皮亚诺结构,后继数,单射等等,再理顺了思路,就可以将之证明出来,步骤还很简单。
而现如今,她对另一个“1+1”,也就是“哥德巴赫猜想”,又有了新的一个想法,可以处理好原先一直困扰着她的那几个在证明中存在的bug。
之前,在参加io的数学交流会时,明夏也就只差最后一个环节了,还因为卡在那里,把同样投入进了证明环节的大家勾得不要不要的,好奇得简直就是抓心挠肺,便在有了灵感之后,立刻把学习量子力学、法语、英语以及历史的时间通通都挤出来一些,匀给这个并不简单的“1+1”的证明。
第84章
哥德巴赫是一个伟大的数学家,才能给出“1+1”这个被列为世界三大难题之一的猜想,而明夏从几个月前,就已经在着手研究这个猜测,试图和之前的“周氏猜测”一样,努力将之证明。
每天早上第一句,“1+1”的证明出来了没有。
每天晚上最后一句,今天的自己有没有新的进步。
每个人的爱好都不一样,有的人喜欢听歌,有的人喜欢运动,也许多有如明夏一般,沉浸于学术和科研的人。德国作家格里美尔斯豪森说过,“好事总是需要时间,不付出大量的心血和劳动是做不成大事的。想吃核桃,就是得首先咬开坚硬的果壳。”
io结束后,因为那场意料之外的演讲,还有十分“渣”的“卡结局”行为,明夏经常会收到许多国家选手热情的“催更消息”,包括io主席,还有其他国家几个当时的领队,也偶尔会对她发来“和善的”问候,顺带询问一下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进度。
其中,尤其是美国的另一个领队,那天的交流会因为生病意外缺席,名叫ethen,也是明夏之前那篇《周氏猜测的证明》sci论文的普林斯顿数学研究院审稿人,对明夏的态度最复杂。
说热情吧,他的语气也说不上多么的活泼,说不热情吧,他又是真的和蒋业、顾秉钧两人一样,有事没事就来问一下明夏的证明进度,很有一种“虽然我问了,但这不代表我就认同你,也不代表我觉得你一定会证明出来这个猜想”的心不甘情不愿之感。
明夏回了几次消息,察觉到他的态度后,便懒得回了,只是出于礼貌地“嗯”、“好的”、“谢谢”,敷衍而过。
但她不知道,在隔着一个太平洋的欧洲,每次去问她的证明进度的ethen,心下其实也难受得不行。
ethen不怎么关注梅森素数方面的理论,更遑论是由华国人提出的“周氏猜测”,但“哥德巴赫猜想”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是他研究了几十年的一个世界难题猜想,还因为曾经发表多篇相关研究论文,也出版过书,在数学界站渐渐稳了自己的地位,也打开了普林斯顿数学研究院的大门。
在上个世纪,那么多怀有盛誉的数学家盖棺定论,表示“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在当下环境是不可能的,必须有一个新的数学思想的提出,再加上,自己已经有了一些研究成果,也凭此获得了相应的地位,ethen便愈发沉浸于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和证明之中。
可以说,“哥德巴赫猜想”对他而言,既是身份地位的机遇来源,也是深深喜爱着的充满数学美的理论式子。
ethen心下其实清楚,自己已经这个年龄了,数学又是如此需要天赋的一门学科,能做出震惊世界的学术研究成果的可能性很低。但他一直以为,或许,有生之年,能看到哪个世界级著名数学家将“哥德巴赫猜想”证明出来,或者,干脆就让这个猜想作为世界难题,留给下一代人继续钻研。
坦白说,之前,因为明夏证明了“周氏猜测”,得知她也参加了今年的io后,他还想着,可以和她好好交流一下,可以指导一下她的数学。
但他怎么都没想到,明夏作为华国人,尤其是今年刚刚高中毕业,竟然在证明了“周氏猜测”之后,也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做出了如此大的一个推动,在数学界引起轩然大波,心下便纠结不已。
一方面,ethen微微慌乱,因为他之前提出的部分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成果,和明夏在io那个交流会上陈述的思路是相冲的,另一方面,他又忍不住期待猜测被证明后,在数学界引起的轰动和震荡,情绪便十分的复杂难言。
因此,他才在io结束后,要到了明夏的联系方式,一直问她关于证明的进度,又因为心理的复杂,给明夏带来了不好的交流观感。
但ethen的这些想法,明夏一无所知。
日落星稀,晨起夜读,经过日复一日的思索和推翻,也是在那一堆堆被装在垃圾袋里扔走的废纸中,终于,在即将出发去法国的前一天晚上,明夏成功将“哥德巴赫猜想”给证明了出来。
不过,这个过程有点太长了,逻辑比较绕,时间不够她把具体的步骤整理出来,便只是作为快乐的分享,和顾秉钧说了一下。
正值暑假,炎热的天,顾秉钧也没有每天都出门的心情,看到明夏发来的这条消息的时候,便正靠着床头看书,惊得整个人登时坐起,差点没把放在腹部的kdle直接掀掉去床下。
什么?哥德巴赫猜想?明夏竟然证明出来了?!!!
顾秉钧:今天不是愚人节啊,你应该不是在和我开玩笑吧![害怕jg]
明夏:当然不是玩笑。不过,详细过程,等几天才能和你说了。我马上坐飞机去法国交流,是之前拿的那个英语风采大赛全国总冠军的奖励,应该要交流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