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婶赶紧撮合起来。
这年月,屁股大好生养是老百姓固有印象。
他们老张家的遗传好,从老太爷那一辈开始体格就健壮。
加上避难到这里,手里有钱不缺吃喝,几乎个个都是这个年代少有的高个健硕的体格子,在这年代就是姑娘们完美的说亲对象。
此时,另一个大妈对张物石说道:“小张啊,我小孙女今年十六岁,洗衣做饭样样精通,干农活是个好手,你看看什么时候见见啊。”
“除了城里的大小姐,谁家的姑娘不会这些啊。”
三婶赶紧打断这位大妈的介绍,扭头对着张物石说道:“她家的丫头黑黑小小的,你这大体格子她受不了。”
“大娘,我不着急。”
张物石一听到俩姑娘一个胖乎乎,一个黑黑小小的,赶紧推辞道:“回头等我哥结完婚,再说我的事儿。”
村长媳妇放下笤帚,拉着张物石的胳膊,摆摆手对围观的一群人说道:“行了行了,人家石头还有正事呢。”
说完,她就拉着张物石往家里走。
走到门口瞅了一眼四周,见四周没人,低声对张物石说:“石头啊,我外孙女跟你差不多大,长得可水灵了,今天正巧她们娘俩回娘家,刚刚去村里别家走亲戚了,一会别着急走,你俩见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物石还没说话呢,屋里的刘老蔫听到有人来了,就走出来看了一眼。
“哎呦,这不石头嘛,你爷叫你来的?”
刘老蔫在本地生活了几十年了,附近村子年龄大的他都认识,也去过很多次张家村,他是认识张物石的。
“刘爷爷,你要的那些农具打好了,我这一趟给你送过来了。”
他看刘老蔫出了屋子,便挑着扁担往院子走。
“好小子行啊,有一把子力气,我还寻思过两天带村里人过去给挑回来呢,你小子一个人就给挑过来了。”
刘老蔫说着,就拉着张物石往屋里走:“赶紧进屋歇一会儿,老婆子,你给倒碗水。”
张物石指着扁担筐子里的水葫芦说道:“不用,刘爷爷,我带了水了,还没喝完呢。”
“那进屋歇会,走这么远的路。”
刘老蔫热情的把张物石拽到了炕沿上坐下。
“老婆子,家还有昨天下午摘的桑葚,洗一碗拿过来让石头尝尝。”
俩人正说着话,村长媳妇就洗了一碗紫黑色的桑葚,拿过来放在了炕沿上。
“石头啊,尝尝这个桑葚,昨天下午摘的,酸甜酸甜可好吃了。”
村长媳妇放下碗,对坐在炕沿上的老头说道:“你让小张歇歇脚,我那边碾子上还磨的粮食呢,我一会儿就忙完回来了。石头你别着急走,我那闺女带外孙女回来,一会儿你俩孩子见见面。”
刘老蔫听到这话,眼珠一转赶紧岔开话题道:“你赶紧过去忙活吧,等你用完了碾子,别人还要用呢。”
说完,他就把碗往张物石这里推了推:“石头,别客气赶紧吃,我跟你爷爷认识几十年了,你来我家,那就是到自己家了。”
张物石拿起一个桑葚放嘴里,那酸甜的味道直击味蕾,他眯了一下眼睛道:“好吃,这桑葚味道不错。”
“好吃就多吃,我家地头好多棵桑树,每年能摘不少。以前养蚕的时候桑树更多,不过以前日子不安稳,也就没养了,现在日子安稳了,这蚕啊还得养起来。”
“咱老农民除了地里刨食种粮食,还得想法子赚钱啊。”
“现在世道要安稳了,以后啊,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是啊,世道就要太平了。
“你们张家村还好,村子北面山连成片,回头多下点陷阱,还能弄到一些野鸡野兔,能打打牙祭。”
刘老蔫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句话很是认同。
他继续感慨道:“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家里男丁多就是好啊。你们村地方虽然偏,但是东靠着河,北靠着山,男丁多,上山下河总归能有口吃的,饿不死人。”
……
半晌,说了好一会儿话,一碗桑葚也吃完了。
“行了,刘爷爷,我也歇好了,没事我就回去了。”
张物石从炕沿上下来,拿起放在墙边的担子,挑上担子准备离开。
“不再坐会了?”
张物石摆摆手道:“不坐了,我这吃也吃好了,歇也歇好了,就早点回去了。”
“行,我送送你。”
说完这话,刘老蔫就跟张物石一起出了院子。
路过村中心的空地,张物石便看到一个大姨在帮村长媳妇收拾碾子上的粮食,旁边站着个端着盆子的年轻姑娘。
十三姨?
看着满脸胶原蛋白的十三姨,张物石不禁多瞅了两眼。
旁边刘老蔫见状,顺势说道:“我外孙女秦淮茹,十里八乡有名的俊闺女,从小就漂亮,心气也高,不想一辈子在地里刨食,就想嫁进城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