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刘淑芬便领着一名妇女走了进来。
那名妇女身材微胖、眼神透着干练,手里挎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些刚从地里摘的新鲜蔬菜。
“李嫂子,这是顾清如。她就是之前上过报纸的那个卫生员。最近小顾同志又立了大功了,把农场疫病都控制住了,师部都通报表扬了。”刘淑芬热情地介绍着,
“清如,这是咱们家属委员会的李嫂子,在咱们团部家属院里,那可是说一不二的人物。”
李菊香一听刘淑芬的话,把篮子往门边一放,上下打量了顾清如一眼,热情地说:“早就听淑芬念叨你,说你是咱们团部最有本事的姑娘,今天一见,果然不一般。确实是顶呱呱!”
说着,她竖起了大拇指。
顾清如连忙站起身,和李菊香问好,“李嫂子,您谬赞了。”
刘淑芬拉着几人就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坐下,又麻利地从屋里端出一碟瓜子、几块自家做的糕点,给李菊香和顾清如一人倒了一杯茶。
“李嫂子,我把你叫来,是有件要紧事跟你说。”刘淑芬开门见山,把顾清如推到前面,
“清如,你把刘玉香借你自行车、昨天青松说的那些话,还有你的担心,原原本本地,再跟李嫂子说一遍。”
顾清如瞬间明白了刘淑芬的用意。
原来,她不是要拉人去找刘玉香吵一架,而是要借势立威,以正压邪。
刘玉香这些日子的所作所为,若是不处理,听之任之只会越闹越大。
而如今,正是最好的时机:顾清如刚在农场抗疫中立了功,风头正劲,群众信服。此时出手,不仅有理,更有势。
最关键的是,刘淑芬这是要通过组织来解决这件事。
家属院里,鸡毛蒜皮的争吵每天都有,但家委会的正式询问,却是另一回事。
刘玉香在背后散播谣言、教唆女儿使坏,看似是个人恩怨,实则动摇的是整个家属院的根基。
这件事,若只是几个女人跑去跟她对质,那才是真掉价。
刘淑芬把李菊香,这位家委会委员长请来,就是为了让这件事从“口舌之争”升格为“家委会调查”。
到时候,性质就完全变了。
一旦有了正式的记录和证人,刘玉香的造谣就不再是“闲话”,而是“破坏军属团结、诽谤同志”的正式指控。
她要的不是刘玉香的一句道歉,而是让她彻底认栽,不敢再使绊子。
这一步棋,走得稳、准、狠。
顾清如点点头,将刘玉香借自行车,吴小娟如何转述刘玉香的话,如何让她给顾青松“使绊子”,还有刘玉香在家属院造谣以及自己担心这背后有更深的恶意,一五一十,清晰地复述了一遍。
每一个细节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李菊香起初还带着笑意,听着听着,脸上的笑容就渐渐收敛了。
她端着茶杯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眉头越皱越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