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顾清如时,她递出肉票和钱,“同志,买两斤腿肉两斤羊油。”
她故意把一张工业券夹在肉票里,要知道工业券可比肉票稀罕,能换紧俏商品,但不能直接换肉。
果然,售货员用手压住了工业券,低声问:要肉?
肉摊规定羊肉限购斤,但羊油不限。
顾清如说,“要。”
售货员点点头,快收下工业券和钱票后,突然提高嗓门:
这位同志要两斤腿肉两斤羊油!
同时低头快在纸条写:三斤碎肉。
售货员从柜台缝隙塞过来这张纸条,低声说,“后门取货。”
顾清如收了纸条,提着两斤羊腿肉和两斤羊油,离开肉摊,直接去了后门。
很快等到了,一个男人打开门,迅左右看了一眼,悄悄递过来一包羊肉给她。
她收下这个包袱后迅离开。
买好肉,顾清如直奔县城回收站。她想去淘淘看有没有医书。
往西走,便是老城区,也是居民区。这里更破旧。
回收站很好找,门口堆着废铁、烂桌椅、断掉的犁铧。门楣上一块木牌歪斜挂着,写着“平远县废旧物资回收站”,漆色早已剥落。
守门的老头叼着旱烟,看见有人来了眼皮半睁:“五分钱一斤,挑完过秤,不许撕书。”
顾清如点点头,轻声应了句“好”,便俯身走了进去。
屋里废旧物品堆的满满当当,角落里堆积着旧农具,屋子中央是几个大木箱,塞满了混乱的物品:红宝书卷了边,小学课本散落成页,还有宣传画、账本……
另一侧,则胡乱码着些被遗弃的家具残件,一把断腿的太师椅、半张雕花木桌、一只残旧的樟木箱,还有几件蒙尘的瓷器碎片。
她先走到书堆前面,目光扫过那些杂乱的书籍。仔细翻找一番,忽然瞥见一本线装册子,封面几乎全毁,只剩半截题签,墨字斑驳,依稀可辨:《傅青主女科》。
她心头一跳,顾不得脏乱,急忙拨开压在册子上的书。
拿起那本书翻开,纸张泛黄,但字迹尚清,“妇人有经来断续,数月一行,行而腹痛……此气血两虚,兼肝郁也。方用……归脾汤加柴胡、香附……”
这本残本,正是清代名医傅青主的妇科专着!
虽仅余三十余页,却是实实在在的古方实录!
在兵团,不是没有妇女来找顾清如看病。
有痛经疼的直流汗却不敢请假的知青,有产后乳少、夜夜哭泣的母亲……她们的脸一一浮现眼前。
而这本小册子,记载的正是妇女最常遇到的问题,月经不调、产后虚弱、乳汁不通、情志抑郁……
这本书,不能放过。
她不动声色,又在那堆书里挑挑拣拣,捡着一些地方风土人情、农事之类的书。
她将这沓书放在一边,转向角落的旧物堆。
目光落在那把断腿的太师椅上,一只扶手断裂,椅脚也缺了一截,积满灰尘。
可顾清如只一眼,便心头微动。
她可是资本家的女儿,从小在父亲的书房长大,见过真正的老物件。
她一眼看出那把太师椅,木料一般,是老榆木,但雕工好。线条流畅,榫卯严实,底座暗格处还有修补痕迹,显然是旧时人家传了几代的家具。
更重要的是,靠背内侧与断裂的椅腿夹缝间,似乎有异样,像是塞了什么东西。
门口老头见顾清如看着这些家具,赶紧提醒道,“小同志,这些家具都不卖的。这些是zc阶级尾巴,要统一销毁,一个不留。”
顾清如点点头。
能流落到偏远小县城的回收站,她并不认为里面有什么多值钱的宝贝。
但是吧,人都有好奇心,而且听门口的老爷爷说,这些都会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