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裂痕下的微光
杭州之行,像一剂强效的催化剂,不仅打破了“木兰生活”项目的僵局,也在徐静婉和李墨之间那堵冰墙上,凿开了一道细微的缝隙。
从杭州回来的飞机上,气氛不再像去时那般凝滞。徐静婉靠着舷窗,看着下方越来越近的城市灯火,心中是连日奔波后的疲惫,却也充盈着一种久违的、近乎酣畅淋漓的充实感。她甚至小憩了片刻,醒来时现自己身上不知何时多了一条柔软的薄毯。
她侧头看向身旁的李墨,他依旧在处理文件,侧脸轮廓在阅读灯下显得清晰而冷硬。她没有问毯子的事,只是轻声说了句:“谢谢。”
李墨敲击键盘的手指未停,只几不可闻地“嗯”了一声。
回到那座冰冷的顶层公寓,似乎也不再显得那么令人窒息。徐静婉一头扎进书房,开始整理杭州之行的成果,将和“素缕”重新敲定的生产计划、优化后的时间节点,形成详细的报告,准备提交给监督小组。
李墨则似乎更忙了,常常深夜才归,身上偶尔带着淡淡的酒气,但眼神依旧清明锐利。他不再对她的项目进展过多询问,但周雨晴送来的文件里,偶尔会夹杂着几句他针对某个风险点的简略批注,或是一两份可能对项目有帮助的行业分析报告。
这种无声的支持,比任何言语都让徐静婉感到安心。她开始习惯在遇到难以决断的问题时,将几种方案利弊列明,放在书桌显眼的位置。有时第二天,她会现某份方案上多了几个他留下的、一针见血的疑问词,或是某个数据旁打了一个冷静的叉。没有指导,没有命令,只有一种基于共同利益的、冷静的审视和提醒。
他们依旧分房而睡,早餐桌上依旧沉默居多,但那种弥漫在空气里的、无形的对抗和疏离,似乎在慢慢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奇异的、建立在共同目标和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之上的……平静。
这天,徐静婉因为核对一批即将往合作渠道的样品,在基金会办公室忙到很晚。回到公寓时,已是夜里十一点多。她以为李墨早已休息,却现书房的门虚掩着,里面透出灯光。
她放轻脚步走过去,透过门缝,看到李墨靠在书桌后的椅子上,似乎是睡着了。他摘下了眼镜,揉着眉心,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倦容,台灯的光线将他眼底的青色照得有些明显。桌上摊开着几份文件,电脑屏幕还亮着,上面是复杂的股权结构图。
徐静婉的心微微揪了一下。她从未见过他如此不设防的疲惫模样。在她印象里,他永远是那个掌控一切、冷静自持的李氏总裁。
她犹豫了一下,轻轻推开门,走了进去。她没有叫醒他,只是拿起搭在沙背上的他的西装外套,想给他披上。
然而,就在她靠近的瞬间,李墨猛地惊醒,眼神在最初的迷茫后迅恢复清明和警惕,一把抓住了她的手腕!力道之大,让她痛得倒吸一口冷气。
“是我。”她急忙低声说。
李墨看清是她,紧绷的身体瞬间放松下来,松开了手。他眼底闪过一丝极快的懊恼,但很快被惯常的淡漠掩盖。“这么晚才回来?”
“嗯,在核对样品。”徐静婉揉了揉被他捏痛的手腕,那里已经泛起一圈红痕。她将外套递给他,“看你睡着了,怕你着凉。”
李墨接过外套,没有披上,只是搭在腿上。他的目光落在她手腕的红痕上,停留了一瞬,随即移开。“下次不用管我。”
他的语气依旧没什么温度,但徐静婉却莫名觉得,那里面少了些以往的冰冷。
“项目进展怎么样?”他转移了话题,重新戴上眼镜,恢复了工作状态。
“第一批产品已经顺利出,渠道反馈初步不错。”徐静婉汇报着,目光却不自觉地落在他略显苍白的脸上,“你……看起来很累。”
李墨动作一顿,抬眼看了她一下,那目光深沉,带着一丝探究,似乎想从她眼中找出这突兀关心的背后动机。徐静婉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移开了视线。
“嗯,最近事情比较多。”他最终只是淡淡应了一句,没有多言。
两人之间再次陷入沉默,但这次的沉默,不再是以往那种令人窒息的冰冷,而是掺杂了一丝若有若无的、难以言喻的微妙气流。
“不打扰你休息了。”徐静婉觉得气氛有些怪异,准备离开。
“徐静婉。”李墨忽然叫住她。
她回头。
他看着她,灯光在他镜片上反射出细碎的光点,让人看不清他眼底的真实情绪。“做好你的事。外面的事情,不用分心。”
这话,像是在提醒,又像是在……承诺?
徐静婉的心跳漏了一拍。她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转身离开了书房。
回到自己的房间,她靠在门板上,还能感觉到手腕上残留的、他方才紧握的触感,以及他最后那句含义不明的话带来的心悸。
裂痕之下,似乎真的有微光透入。
但这光,是希望,还是更危险的诱惑?她不知道。
她只知道,在这场始于契约的婚姻里,有些东西,正在悄然失控。而她,似乎并不像自己以为的那般,能够全然冷静地置身事外。
喜欢契约暖意请大家收藏:dududu契约暖意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