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怎么是我登基[基建 > 220230(第14页)

220230(第14页)

官修竹沉声道,“王爷此次为沼泽排水,目的是将沼泽改造成良田,期间种种艰难你们可想而知,要完成此事需要不少人手,你们七村若要上岸,需助王府完成沼泽排水,并负责后续垦荒。”

说到这里,他停顿片刻,让村长们消化完他话中之意,才道,“不过并非让你们做白工,王府会按日付工钱。”

村长们竖着耳朵,听完,沙口村老村长迟疑了一下,小声问,“王爷,我们渔民……也能种庄稼吗?”

雁萧关反问,“为何不能?那些土地都是我的,难道我一个人种的过来?垦荒虽不简单,但肯下力气就能收粮,你们世代在海上讨生活,难道还怕拿锄头?”

此言并非雁萧关临时起意,而是前不久他和官修竹在此处展望沼泽变良田的大好光景时,官修竹曾提过一句,“若是全成良田,这般多的地,得需多少人才能种完?”

陆从南那时也在,还插了句话,“就是把所有神武军拉来,也种不过来啊。”

他说这话时没多想,说完却心下一惊,慌忙看向雁萧关,“殿下,你不会这么狠心,让我和兄弟们种这么多地吧?王府后面那片坡地和河道口的沙地,已经够多了,神武军还要操练呢,实在忙不过来。”

雁萧关笑了,“滚滚滚,不用你们。”

怕他改变主意,陆从南连滚带爬跑走了。

当然,这主意那时并未立刻定下,可谁让这些村长出现得这么及时?七个村,数千青壮,到时再添些百姓,怎么着也能把这些田种起来。

不等他再多想,另一个村长已急忙应道,“干,只要能上岸,别说垦荒,就是搬石头我们也干。”

目送渔村村长们千恩万谢地离去,官修竹走到雁萧关身边,沉声说道,“王爷,七村统迁的话,怕是得选个稳妥的定居点,况且要住下这么多人,得建不少屋子,可城里正忙着建博览会场地和学堂,无论是木材还是石材,怕是不够用。”

“不够就再去山上采。”雁萧关道,“再从赢州城调些木匠、泥瓦匠过来,务必赶在风暴之前让他们住上新屋。”

官修竹此时却没有立即领命,而是面露难色,“王爷,赢州城从无到有,建造时已消耗了不知多少木材石材,赢州虽有十万大山,不缺木材和石材,却不可竭泽而渔。”

他深吸口气,“王爷还记得初至赢州时在山上乱开坡地的情景吗?若是为了建屋过度采伐,我怕会重蹈覆辙。”

“你说的对。”闻言,雁萧关立即回想起当时初至赢州时的兵荒马乱,神情一肃,“是我没考虑周全。”

官修竹拱手应道,心中并未因雁萧关的自省而有半分轻慢,反倒更加笃定自己没有跟错主上。

这般肯纳谏言、不固执己见的性情,着实难得。

“不能采,那便只能去买。”雁萧关刚说出口,又很快推翻这个办法,“不行。”

他转头问,“海边风暴季在几月?”

一旁的官修竹立即回道,“回王爷,赢州沿海风暴季多在五月中下旬开始。”

“现下已二月,”雁萧关沉声道,“短短三个月功夫,要出外采买木材石材,再费时费力运回,还要把屋子建起来,来不及。”

第227章

此点,官修竹自然也考虑到了,只是要一时半会想寻出旁的主意确实为难。

两人一时沉默。

就在这时,陆从南带着沙安村村长大亮走了过来,大亮手中还捧着不少村里渔民们托他送来的吃食,粟米粥、黍米饼、掺着豆酱的海鲜酱,盐渍鱼干、鱼鲊、炖鱼鳔干……或许在其他地方,这些吃食很是常见,可对渔村渔民来说,已是极为难得的好东西。

见官修竹面露愁容,陆从南立即就问了,“事情不都解决了吗?两全其美,怎的官大人还未展颜?”

官修竹瞧了一眼雁萧关,见他并没有阻拦,便露出一抹苦笑,说起了为渔民在陆上建屋之事。

陆从南听了也皱起脸,殊不知他身后的大亮已惊的快将手中各种吃食全喂给土地老爷,“这……这大人们居然还要为我们建屋啊?我们还想着只有块土地就成,屋子我们自己建呢。”

雁萧关道,“既然是因王府之故让你们搬离此处,建屋之事我们王府自然责无旁贷。”

闻言,那渔民自然是喜上眉头,可瞧见几人仍为建屋之事愁眉不展,他反倒乐呵呵地开口,“王爷,大人,其实风暴季也不是天天狂风骤雨的,顶天了就刮个两三天的台风,过后便风平浪静。”

“我们到时只要想法子先把船挪去旁的海凹处躲着,真要刮狂风了,就将船拖上岸固定好,用绳索捆在礁石上,再压上石头,保管稳当。”

他喜滋滋又道,“王爷只需给我们一处容身之地,让我们暂时落脚三日,等风停了再回来就行,建屋的事,大可以慢慢弄嘛。”

雁萧关三人闻言皆是一愣,脸上难掩惊讶,他们原以为海边的风暴季是要连刮十天半月,甚至一两月的狂风暴雨,毕竟几人或是来自天都,或是自青州而来,从未亲身见识过沿海的气候,难免将风暴季想得格外恶劣夸张。

“原来如此……”雁萧关回过神,瞬间一点不愁了,“若是只需容几千村民暂避三两日,这倒容易。”

陆从南也反应过来,当即接话,“对啊,城里之前安置流民和山民的大屋还没拆呢,如今多数流民都已在城内置了房屋,余下没攒够钱的没多少人,那大屋空着大半,容下几千渔民轻轻松松。”

如此一来,便不必急着赶在风暴季前建好新居了,至于木材石材是分散到赢州各处采伐,还是去外地采买,都能缓下来从长计议。

纸包不住火,七村渔民都迁上岸之事,终究是如风一般传至全赢州。

渔民上岸,非同小可。

毕竟是自古传下来的铁律,渔民只能生活在船上,可现下,雁萧关居然要让渔民搬到陆地上来。就算整个赢州都是雁萧关说了算,旁人无权置喙,却也挡不住百姓们心中的波澜。

种种不满情绪不敢朝向雁萧关,却让他们对待渔民的态度极是不善。

不过,与其说是不满,不如说是嫉妒。

要知道,渔民从海里打捞的海产,在市集上总能卖出好价钱,鲜活的鱼虾、罕见的贝类,甚至偶尔捞起的珍珠,样样都是紧俏货,转手就能换来银钱。

渔民一年从海上所得,比他们在土里辛辛苦苦刨食挣的多了不知多少。

陆上百姓看不到渔民搏风斗浪的凶险,只瞧见他们船舱中仿佛“白捞”来的沉甸甸的银钱。

原本百姓对渔民心里就藏着几分微妙,只是从前渔民纵使钱多,也只能永远半弓着腰生活在狭窄的船舱里。陆上百姓离城近,若是患病,即便手中无钱,也可上山采些草药,或是拿几个铜子去医馆寻大夫看诊,就算买不起药,自己采些草药熬了,也能勉强顶事。

可渔民呢?钱再多又如何?连根草都得同他们买,而渔民同他们交易时,盐、布、米粮,无论哪种物品,都得高价购买,这倒让他们心里平衡些。

可现在,渔民不用再生活在又窄又矮的船舱中,听说雁萧关还要给他们造房子,且他们日后还可同陆上百姓一般同价买卖,有新房住,手中还有闲钱……

渔民们这是占了天大的便宜,一时间,城内百姓们简直快要群情激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