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怎么是我登基[基建 > 280290(第9页)

280290(第9页)

可她不肯示弱,“陛下想说什么?想劝我回头?”

洪庆帝看着眼前这个锋芒毕露的女子,心中五味杂陈,他从未想过,当年陆家那桩冤案,竟养出了这样一个敢“逆天改命”的遗腹子。他沉默良久,才缓缓开口,“你可知,你这般做,会让大梁陷入更大的混乱?”

“混乱过后,方能清明。”黛莺和抿唇一笑,眼中满是笃定,“世家不灭,朝堂永无宁日,旧制不破,百姓永无安康。我今日所做之事,虽险,却是为了大梁的将来,也是为了给陆家,给所有被世家压迫的人,讨一个公道。”

“朕不想劝你回头。”弘庆帝突然笑了,笑声里带着几分畅快,又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无奈,“好一个陆家血脉,便是女子又如何?这份胆识与狠绝,比朝堂上那些只会趋炎附势、苟且偷生的男儿强上百倍。”

黛莺和蹙眉,不解地看着他,她本以为弘庆帝会震怒,会下令将她拿下,甚至赐死,却没料到是这般反应。

弘庆帝缓缓平复笑容,眼神重新变得深邃,语气却多了几分坦诚,“宣毕渊那老狐狸野心勃勃,城府极深,他从未真正信过任何人,更不会甘心屈居人下。你想借他之手掌权,不过是与虎谋皮,他怎会让你如愿摄政?待他利用完你,第一个要杀的便是你。”

他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低了几分,带着几分诱劝,又似带着几分博弈,“既然宣毕渊靠不住,不如我们合作一次。你想除世家,朕想稳住天都,制衡宣毕渊,我们的目标虽不全然相同,却有共同的敌人。至于最终结果,成事在人,谋事在天,就看谁的手段更高明,谁便能笑到最后。”

“想必你早已早好玉石俱焚的准备。”弘庆帝看着黛莺和,等着她的答案。

黛莺和瞳孔微缩,显然没料到弘庆帝会提出合作。她沉默片刻,指尖无意识地攥紧,她种种谋算早已败露,不然她也不会来与弘庆帝对峙,眼下与皇帝合作似乎是她唯一能抓住的机会。

若是拒绝,她不仅要面对宣毕渊的算计,还要应对皇帝的打压,若是答应,至少能借皇帝的力量,先除掉宣毕渊这个最大的威胁。

最终,她缓缓点头。

而此时的中江,却正上演着另一番景象。

夕阳西下,橘红色的余晖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雁萧关披着一身淡淡的血气,带着两个亲兵,沿着江边的小路往临时据点走,他刚在青城外接应了一队从赢州赶来的商队,途中遇到小股乱贼劫掠流民,虽顺利解决了乱贼,却也沾了些尘土与血污,连腰间的短刀都还带着未干的血迹。

刚走到村落入口,雁萧关便愣住了。往日冷清的村口此刻挤满了人,男女老少都有,手里要么提着布袋子,要么背着竹筐,正围着几个扮作商贩的神武军,低声询问着什么,脸上满是期盼。

“主上回来了。”负责分发红薯种的人眼尖,率先看到雁萧关的身影,连忙挤出人群,上前见礼,“主上一路辛苦了。”

雁萧关摆了摆手,目光扫过人群,疑惑地问道,“怎么来了这么多人?我瞧着不少面孔眼生,不像是青城附近的百姓。”

“回主上,”兵士笑着解释,“我们按少主的吩咐,派了几个机灵的兄弟去周边村镇送消息,跟他们说,凡是来领红薯种的百姓,我们不仅会以低价卖给他们粮种,还会派人护着他们把红薯种下,直到秋收,保证不受乱贼侵扰。

不少其他地方的百姓,就算家里还有些存粮,为了求一份安宁,也都赶来了。那边几个老人家,是从两百里外的禹城李家村来的,说村里的粮田都被乱贼毁了,就盼着这红薯种能让他们活下去。”

雁萧关顺着亲兵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几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捧着一个破旧的布袋子,小心翼翼地跟神武军说着什么,眼中满是恳求。

他心中一涩,正想开口,却见明几许从人群中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份泛黄的名册,身上还沾着些许泥土,想来是刚去村后的田地看过红薯种的储存情况。

“我正想跟你说此事。”明几许走到雁萧关身边,将名册递给他,手指点在名册上的标记,“我已让人将红薯种按地域分好,一共分成了八队,每队由五个扮作商贩的神武军护送,负责将粮种送到不同的村镇。”

他顿了顿,又指着名册上的小字补充,“你看,这三队去西边的村镇,那里靠近苍城,苍城守军正在跟乱贼对峙,我们的人到了之后,能暗中给苍城送些伤药与粮食。”

“另外,每队商队里,我都安排了三名医工。”明几许的语气软了几分,带着几分笑意,“前些日子乱贼劫掠,听说不少百姓都受了伤,他们可为战乱中受伤的百姓诊治,还能顺便传授些基础的医疗知识。”

雁萧关接过名册,指尖划过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每一处安排都条理清晰,连细节都考虑得周全。

两人并肩往村落深处走,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铺着几根绽出新绿的小路上。

雁萧关忽然停下脚步,眉头微微皱起,语气带着几分疑惑,“对了,我今日留意了一下青城外的乱贼,他们虽人数不少,却军纪涣散,装备也简陋,看着确实不像是能把中江闹得翻天覆地的样子。”

明几许脚步一顿,眼中闪过一丝思索,“百姓们也说现今的乱贼似乎同以往不同,原本乱贼不说对百姓多方安抚,却少会对百姓出手,可不过两月,乱贼渐渐原形毕露,烧杀劫掠无恶不作,与当初进城的军队称得上大异其趣。”

说到此处,两人对视一眼,心中忽而升起一个猜测,现今在中江的乱贼怕是后续招揽的流民,乱贼的主力或许已不在中江。

两人神色转凝,走到村口,却听到一阵孩童的笑声。

两人转头看去,只见几个医工正蹲在地上,手里拿着草药,教孩子们辨认蒲公英与艾草,旁边的百姓围坐着,有的在听医工讲解伤口处理的方法。

雁萧关神色渐缓,无论如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什么牛鬼蛇神被绝对的武力压制也得灰飞烟灭。

明几许若有所思,他们或许可以趁乱贼主力空虚,先拿回中江。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雁萧关便召集了扮作商队的神武军。他一身素色长衫,却难掩周身的锐气,目光扫过队列,声音沉稳有力,“今日起,各队按计划出发,护送红薯种前往指定村镇。记住,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护百姓种粮,但若遇乱贼挑衅,无需忍让,以你们的战力,足以应对任何险境。”

话音落,八支商队陆续启程。

每队神武军虽身着商贩短打,腰间却藏着吹毛断发的利刃,背上的行囊里除了红薯种,还裹着刀枪不入的轻质铠甲,更妙的是运粮的车架,看似普通的木架,只需卸下两侧木板,便能露出架在其中的短铳与小型火炮。

个个都是赢州工坊特制的军械,放眼大梁,无任何一支军队能及。

最先稳住的便是青城。

城外的乱贼起初还想阻拦商队,见商队“商贩”们只拿出短铳,便以为是普通猎户的武器,叫嚣着冲上来。

可没等他们靠近,几声响过后,冲在最前的几个乱贼便倒在地上,剩下的人吓得魂飞魄散,转身就跑。

此后几日,但凡有乱贼敢靠近青城周边的村镇,要么被神武军的短铳击退,要么被突然架起的火炮轰得四散而逃。渐渐地,青城城外再无乱贼敢露面,城内百姓终于能走出家门,安心耕种。

稳住青城后,雁萧关便以这里为根基,让各队商队往更远的村镇渗透。他不急于攻打被乱贼占据的大城,反而专注于拿下周边的小村小镇,这些地方虽小,却是粮食产出的根本,也是百姓聚集之地。

每到一处,神武军便先帮百姓清理周遭的乱贼残部,再教他们如何种植红薯,给受伤的人诊治,待村镇安稳后,又留下两三名士兵协助乡勇防守,自己则带着其余人前往下一处。

如此一来,短短一月,青城周边的数十个村镇便尽数安稳。百姓们白天在田里种红薯,晚上则由乡勇与神武军一同巡逻,再也不用担惊受怕。

百姓们虽淳朴,却不愚笨。神武军虽扮作商贩,可他们出手利落、装备精良,待人温和却自带威严,与寻常商贩截然不同。

有一次,一个孩童不小心撞到了商贩的车架,那商贩下意识地扶了孩子一把,口中脱口而出,“王爷交代过,不得伤了百姓。”

这话被旁边的老人听了去,消息很快在百姓间传开。

“王爷?天下能被称作王爷的,除了赢州的厉王还能有谁?”

“可不是嘛,当年的防疫手册,后来的玉米、羊毛衫、肥皂,还有能让庄稼长得更好的肥料,哪样不是厉王弄出来的?这些都是救了我们命的好东西啊。”

“难怪这些商贩这么厉害,原来是王爷的兵,他们是来救我们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