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重生 秦仁 > 第234集 靠山屯春耕抗灾保丰收(第2页)

第234集 靠山屯春耕抗灾保丰收(第2页)

“你的拖拉机现在下不了地,但你有劲儿!跟着妇女队,一起参加排水!再想想,有没有什么土办法能给苗子保暖的?”

王彩凤用力点头,脑子已经开始飞转动。

冰冷的雨水中,靠山屯的社员们再次展现了惊人的毅力和团结。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片刻迟疑,刚刚从田间归家的社员们,再次拿起铁锹、锄头,甚至脸盆、水瓢,冲回了雨中的麦田。男人们奋力挖掘着排水沟,女人们则用盆瓢舀起田垄里的积水。孩子们也跑来帮忙,用小铲子清理堵塞沟渠的泥草。

孙卫东赤着脚,踩在冰冷的泥水里,挥舞着铁锹,拼命地挖着排水沟。泥水溅了他一身一脸,他也浑然不顾。他心里憋着一股劲,这是全屯的希望田,绝不能毁在自己眼前!他的队伍在他的带动下,也一个个如同下山的猛虎,干得热火朝天。

王彩凤和妇女主任李秀英组织妇女们,一边排水,一边商量着保暖的办法。李秀英看着那些被打坏的麦苗,心疼得直掉眼泪,但手上舀水的动作一点没停。王彩凤看着灰蒙蒙的天空和冰冷潮湿的土地,突然想起以前冬天家里给菜窖保暖用的草帘子。

“主任,秀英婶子,”王彩凤大声说,“咱们能不能用麦秸或者稻草,编些草帘子,等雨停了,盖在那些被打得最厉害的苗子上?好歹能挡点风,保点温?”

李秀英眼睛一亮:“这法子兴许能行!就是咱们屯麦秸和稻草也不多,还得留着喂牲口呢……”

“先用上!”不知何时,秦建国走了过来,听到了她们的讨论,“救苗如救火!先用合作社储备的,不够,各家各户凑一点!彩凤,你这个主意好,立刻组织手巧的妇女,连夜赶制一批草帘子!”

命令一下,靠山屯再次灯火通明。男人们继续在田间排水,直到夜深雨停。而合作社的大院里,以及许多社员家的炕头上,妇女们则点起煤油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麦秸、稻草,甚至柔软的柳条,连夜编织着草帘子。沈念秋从公社农技站带回了一小桶石硫合剂原液,小心翼翼地按比例稀释后,准备天一亮就组织人喷洒。

第二天,天色放晴,但气温明显下降,寒风刺骨。社员们拖着疲惫却不敢松懈的身体,再次投入到保苗战斗中。排水工作基本完成,重点转向了追肥和覆盖草帘。孙卫东带着人,小心翼翼地将稀薄的人粪尿兑水,一勺一勺地浇灌在麦苗根部。王彩凤和妇女们则将连夜赶制出来的、虽然粗糙却饱含心意的草帘子,轻轻地覆盖在那些受损最严重的麦苗上,如同给受伤的孩子盖上棉被。

沈念秋则背着喷雾器,亲自示范,指导几个年轻人如何均匀地喷洒石硫合剂药液,预防病害。冰冷的药水打湿了她的裤腿,她也毫不在意。

一连几天,靠山屯的社员们都在为挽救麦苗而奋战。每个人的眼睛都布满了血丝,手掌磨破了,肩膀压肿了,但没有人叫苦。秦建国和老支书更是几天几夜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不停地在地头和合作社之间奔波,协调人力物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体社员拼尽全力的呵护下,遭受雹灾和冻害的麦苗,虽然部分损失无法挽回,但大部分顽强地挺了过来。几天后,阳光重新变得温暖,覆盖的草帘被小心撤去,人们欣喜地看到,那些曾经倒伏、破损的麦苗,虽然长势稍慢,但新的嫩叶已经开始抽出,展现出勃勃的生机。追施的肥料和预防病害的药剂也挥了作用,麦田的整体情况稳定下来。

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如同一场淬火,虽然没有击垮靠山屯,但也让他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展农业的艰难与不易,意识到了水利设施、抗灾能力以及科学种田的极端重要性。

春耕生产,在经历了播种、抗旱、雹灾、保苗这一连串的挑战后,终于进入了相对平稳的田间管理阶段。麦苗一天一个样地生长着,谷子、高粱也在北坡地顽强地探出了头,河滩地试种的稻秧一片嫩绿,孙卫东负责的饲料基地,红薯秧和苜蓿也成活了八九成,长势喜人。

天气彻底回暖后,王彩凤又开始琢磨她的拖拉机了。她找到秦建国,提出想利用生产间隙,把合作社那台老旧的柴油抽水机也检修一下,万一后面再遇到干旱,也能顶些用场。秦建国自然支持,让她全权负责。

王彩凤便拉着几个对机械有点兴趣的小伙子,对照着说明书(有些字还是现问沈念秋的),一点点拆卸、清洗、调试那台经常熄火、出水无力的老机器。油污弄脏了她的脸庞和衣衫,她也毫不在乎。当经过他们一番努力,抽水机终于重新轰鸣起来,喷出汩汩清流时,王彩凤脸上露出的笑容,比阳光还要灿烂。

孙卫东看着那个和一堆铁疙瘩较劲、却乐在其中的姑娘,心里那种复杂的感觉再次涌起。他依然觉得土地和力气是根本,但王彩凤身上那种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渴求和执着,以及一次次用行动证明的“技术”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让他无法再简单地视而不见。他开始在劳动之余,有意无意地凑到沈念秋的技术讲解现场,听她讲一些土壤、肥料的基本知识,虽然听得半懂不懂,但至少,他不再排斥。

沈念秋的扫盲班和技术夜校,经过春耕实践的检验,越受到社员的欢迎。她根据生产需要,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比如结合锄草,讲解不同杂草的习性;结合追肥,讲解氮磷钾的不同作用。她甚至开始教一些基础的测量和计算,比如如何估算亩产量,如何计算肥料配比。课堂不再局限于那间空房子,田间地头也成了她的讲堂。

李秀英负责的妇女编织副业,也初见成效。第一批送往供销社的柳条筐、草帽等物品,虽然换回的钱不多,但足够给参与编织的妇女们每人记上几个满意的工分,更重要的是,证明了这条路子可行。妇女们的积极性更高了,花样也越来越多。

靠山屯的日子,就在这忙碌、充实、充满挑战与希望中一天天过去。黑土地上的庄稼,在阳光雨露和社员们汗水的浇灌下,茁壮成长。远处的山峦变得苍翠,近处的河流欢快地流淌。屯子里,鸡鸣犬吠,炊烟袅袅,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秦建国站在合作社的院子里,望着远处一片葱绿的田野,心中感慨万千。这个春天,靠山屯经历了太多。有李向阳来信带来的振奋,有春耕播种的紧张,有抗旱保苗的艰辛,有抗击雹灾的团结,也有应用新技术、展副业的探索。这一切,都如同这黑土地上的庄稼,虽然经历风雨,但终究向着阳光,顽强生长。

他摸了摸胸口口袋里那两封被摩挲得有些软的信纸,李向阳那“绝不会忘记自己是靠山屯的儿子”的话语,以及他在大学里刻苦学习、惦念家乡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秦建国知道,靠山屯的未来,不仅仅在于这片黑土地上的春种秋收,更在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能否像李向阳那样拥抱新知,像王彩凤那样敢于尝试,像孙卫东那样踏实肯干又愿意改变,像沈念秋那样用科学武装头脑。

夏锄的战役即将打响,那将是又一场对体力和毅力的考验。但秦建国相信,经历了这个不平凡春天的靠山屯社员们,一定能够迎接任何挑战。

夕阳的余晖将天边染成一片绚丽的橘红,也将靠山屯笼罩在一片温暖而祥和的光晕里。屯头的喇叭里,开始播放激昂的歌曲,那熟悉的旋律,伴随着晚风,飘荡在田野上空,也飘进了每一个靠山屯人的心里。明天,又将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奋斗的日子。

喜欢重生秦建国请大家收藏:dududu重生秦建国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