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重生秦纭 > 第243集 靠山屯冬日里的希望(第2页)

第243集 靠山屯冬日里的希望(第2页)

整个屯子都轰动了!多少年了,很少有县里的小车直接开到屯子里来。

秦建国、老支书等人闻讯赶紧迎了出来,又惊又喜。

王股长笑着介绍:“秦主任,老支书,这位是指挥部的张主任。张主任听了我关于你们合作社的汇报,很感兴趣,特意下来实地看看!”

张主任五十多岁年纪,穿着半旧的军大衣,面容和蔼却带着审视的目光:“建国同志,老支书,你们好啊。老王把你们那个规划书给我看了,写得很好,照片也很感人。尤其是你们这种不等不靠,主动想办法搞副业、学科学的精神,值得肯定!我们这次来,就是想来亲眼看看,你们这个‘靠山屯模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秦建国和老支书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连忙将领导请进办公室,围着火炕坐下。沈念秋和王彩凤也被匆匆叫来。

张主任仔细询问了合作社的规模、今年的收成、分配情况,又问起了山货加工和科学种田的具体打算。沈念秋和王彩凤一一做了汇报,条理清晰,数据准确。

“哦?手工去壳的榛子仁?现在有样品吗?”张主任饶有兴趣地问。

“有!有!”王彩凤赶紧跑回仓库,端来了一大簸箕黄灿灿的榛子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主任抓了一把,仔细看了看,又放进嘴里几颗,连连点头:“好!品相好,味道正!这个想法很好嘛!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利用冬闲劳动力,增加集体收入,这是正道!”他转头对随行的工作人员说,“看看,这就是基层的创造力!我们有些部门,有时候就是框框太多,束缚了手脚!”

接着,张主任又提出要去看看妇女们加工的场景和规划的试验田。一行人踏着雪,来到了热气腾腾的仓库。看到几十名妇女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却又手脚麻利地干着活,仓库里弥漫着榛子的香气和劳动的热情,张主任深受触动。

他又来到村外,站在那片被白雪覆盖、却已打好标记的试验田边,听着沈念秋和孙卫东对未来播种的憧憬和技术讲解。

回到办公室,张主任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好啊!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们靠山屯合作社,不仅粮食生产抓得好,在多种经营和科学种田上,也走在了前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对于这样的先进典型,我们就要大力支持!”

他当场对王股长指示:“老王,回去以后,立即协调!靠山屯合作社急需的手扶拖拉机,必须在春耕前给他们落实一台!指标从县里的机动名额里出!如果还有其他适合他们山地使用的小型农具,也一并考虑!”

“是,张主任!”王股长立刻答应。

接着,张主任又对秦建国和沈念秋说:“至于你们山货加工的产品销路问题,我来协调县供销社和副食品公司,给你们开个绿色通道!像这种质量好、又能帮助集体增收的产品,他们应该主动上门服务,怎么能让群众抱着东西到处找销路呢?另外,你们也可以直接和红星机械厂这样的单位建立联系,他们李科长那边,我会打招呼。”

这突如其来的喜讯,像一道暖阳,瞬间驱散了笼罩在靠山屯上空的阴霾。秦建国、老支书、沈念秋、王彩凤……所有人的眼眶都湿润了,激动得只会连连道谢。

“别谢我。”张主任摆摆手,语重心长地说,“要谢,就谢你们自己这股子敢想敢干的劲头!记住,继续脚踏实地地干,遇到困难及时向上反映。你们这个点,我们指挥部会持续关注!”

吉普车在社员们感激和欢送的目光中驶离了靠山屯。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整个屯子都沸腾了!拖拉机有着落了!榛子仁不愁卖了!县里的大领导都肯定了他们!

赵老蔫蹲在自家门口,听着外面的喧闹,闷头抽着烟袋,半晌,对老伴嘟囔了一句:“看来……这沈念秋和建国他们,还真……真走对路了?”

第二天,县供销社的主任亲自带着收购员,开车来到了靠山屯,态度热情地验收了第一批榛子仁,并当场签订了长期的收购合同,价格比预想的还要理想!紧接着,红星机械厂的李科长也打来电话,表示年前就要先采购五百斤榛子仁作为职工福利!

仓库里堆积的“金山”迅消融,变成了实实在在的钞票。当王彩凤和沈念秋把第一笔卖榛子仁的收入,按照工分折算成分红,到参与加工的妇女们手中时,整个仓库都沸腾了!妇女们捏着手里崭新的票子,有的笑得合不拢嘴,有的甚至激动得抹起了眼泪。这是她们靠自己双手,在农闲时节挣来的“私房钱”,意义非同一般。

“俺活了半辈子,头一回自己挣这么多钱!”一个老大娘声音哽咽地说。

“这下好了,能给俺闺女扯块花布做新衣裳了!”一个年轻媳妇喜滋滋地计划着。

劳动的价值得到了最直接的体现,妇女们的地位在家庭和集体中,无形地提高了。她们参与集体事务的热情空前高涨。

腊月二十八,在漫天大雪中,一台崭新的、系着红绸带的手扶拖拉机,在县农机公司工作人员的护送下,正式开进了靠山屯!全屯子的男女老少,几乎都涌到了村口,像迎接英雄一样迎接这个铁牛。孙卫东激动地跳上驾驶座,在众人的欢呼声中,小心翼翼地开着它在屯前的空地上转了一圈,虽然地上积雪深厚,但那“哒哒哒”的清脆马达声,仿佛敲响了靠山屯新一年的希望之钟。

除夕夜,靠山屯家家户户灯火通明,肉香弥漫。合作社也没有忘记像韩老六家这样的困难户。根据老支书和秦建国最终敲定的方案,从集体提留的公益金里,给每户困难家庭放了额外的粮食和现金补助,并安排韩老六家的女人年后负责合作社的鸡鸭饲养,挣取固定工分。当秦建国和老支书把补助送到韩老六家时,那个要强的女人,拉着两个孩子,泣不成声,非要给支书和主任磕头,被赶紧拦住了。

“好好过年,有集体在,日子会越来越好的!”老支书的话语朴实却充满力量。

这个冬天,靠山屯经历了迷茫、争论、挫折,也收获了认可、突破与希望。大雪封住了山川河流,却封不住人们心中求变求富的暖流。合作社办公室里的灯火,常常亮到深夜,秦建国、沈念秋、老支书、孙卫东、王彩凤……他们在一起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科学的种子已经播下,副业的道路已经打通,集体的凝聚力经过考验愈坚实。

窗外是北国的凛冽寒冬,屋内是滚烫的雄心与期盼。他们知道,当春风再次吹拂黑土地时,靠山屯将要迈出的,将是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更加坚定有力的步伐。那台停在合作社院里的手扶拖拉机,那本被翻得起毛的《科学种田手册》,那摞记载着妇女们劳动成果的账本,都在无声地预示着,一个崭新的春天,即将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蓬勃降临。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秋收后,由沈念秋点燃的、关于未来的一星火花,它最终在这个漫长的猫冬时节,燃成了照亮前行道路的熊熊火焰。

喜欢重生秦建国请大家收藏:dududu重生秦建国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