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五姑娘变成二姑娘是什么意思 > 第107章 苦笋安神藏错金锦鳞惊破密函机(第2页)

第107章 苦笋安神藏错金锦鳞惊破密函机(第2页)

“吱呀——”

沉重的楠木门被推开,值房内灯火通明,驱散了清晨的寒意。

一股混合着陈年纸张、干燥墨锭和淡淡熏香的独特气味扑面而来。

房间异常宽敞,正中央摆着一张大得惊人的紫檀木长案,上面堆积如山的卷册几乎遮挡了视线。

靠墙是顶天立地的博古架,塞满了黄绫包裹的皇家礼制典籍、历年大婚仪注图册、宗庙祭祀图谱以及各省呈报的秀女籍贯、家世、评语的档册。

几位穿着青袍的低阶官员已伏案疾书,笔尖划过宣纸的沙沙声是这里唯一的主旋律,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窒息的专注和压力。

白战在主位坐下,随堂官无声地将最紧要的几份卷宗呈上。他先展开的是一份墨迹犹新、加盖了内务府宝印的《储秀宫夜宴失仪事略》。

蝇头小楷记录了昨夜事故的过程:宫女失足,酒壶碎溅秀女萧氏,管事太监已责罚、清扫云云。

报告写得四平八稳,将一场可能的谋杀粉饰成了寻常的御前失仪。

白战的目光在“萧晚照”、“衣衫湿透”、“暂回栖霞阁更衣”几字上停留了片刻。

他想起那份关于此女的密报——出身寒微、验身疑点、孙嬷嬷的异常举动。

昨夜的事,是巧合?是试探?还是……灭口的开始?那个塞纸条的人又是谁?那只潦草的蝴蝶……念头如电光般闪过,旋即被压下。眼下,有更要紧的国之大事。

“传。”白战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整个值房。

门外候着的几位核心官员鱼贯而入,为的是内务府总管大臣富勒浑,一个面团团脸却眼神精明的胖子。

接着是礼部尚书周廷儒,须皆白,神情端肃。

再后面是钦天监正何观潮,掌印太监赵德全,以及负责宫廷守卫的侍卫内大臣图海。他们代表了筹备大婚仪典的各方势力核心。

“诸位,”白战示意众人落座,开门见山,“秀女阅选已毕,今日当议定皇后人选,呈报陛下御览钦定。事关国本,社稷承祚,不容丝毫差池。”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摊开在案头的三份精装玉版宣册页上,那是三位最终候选皇后的“全档”。

张静姝,吏部尚书张廷玉之女、崔明微,镇北侯崔胤之女、李婉宁,已故太傅李光地孙女。名门贵女,画像上的她们个个端庄娴雅,眉目如画。

富勒浑立刻堆起笑容,拱手道:“王爷辛苦。依奴才浅见,张氏贵女端庄持重,家世清贵,父执掌吏部天官,为六部之,堪为中宫表率。”他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京官和旧勋贵族的立场。

周廷儒捋着白须,缓缓道:“《礼记》有云:‘天子之与后,犹父之与母也。’皇后之德,当母仪天下。崔氏女出身将门,闻其性韧而明理,家父镇守北疆,功勋卓着。值此边关未靖之时,择此女或可彰显陛下重武抚远之意。”礼部尚书更看重象征意义和平衡。

图海身为满洲亲贵,粗声道:“李太傅是清流领袖,门生故旧遍天下。李小姐自幼承其祖训,诗书礼仪,温婉贤淑。选之,可安天下士林之心。”他代表的是皇帝亲信和部分勋贵势力。

三派意见,泾渭分明。白战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冰冷的檀木桌面。他知道,这三位秀女背后的势力盘根错节,牵一而动全身。

张廷玉位高权重,门生故吏遍布朝堂;崔胤手握重兵,镇守帝国咽喉;李家虽无实权,但清流领袖的遗泽仍在,代表着文脉正统。

选谁,都意味着权力天平的一次重大倾斜,也必将引来另外两方势力的反弹。

窗外,天色已大亮,阳光透过高窗的明瓦斜射进来,在光洁如镜的金砖地上投下巨大的光斑,空气中细小的尘埃在光束中狂舞,一如这权力场中的勃勃野心和无形角力。

赵德全一直垂手侍立,此时上前半步,声音尖细平稳:“禀各位大人,坤宁宫寝宫的打扫、粉饰、布置已按祖制启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内库司报,大婚所用各色绸缎、金器、玉器、珠宝头面、器物陈设一千二百八十余项,已齐备九成。

尚余江南织造贡品云锦百匹、东海贡珠十斛因路途耽搁,三日后可抵京。尚衣监奏,皇后大婚礼服并常服一百二十套,绣娘三百日夜赶工,凤冠霞帔的嵌宝、点翠工序已近尾声。”

他一口气报出流水般的数字和事项,显示出内务府高效却也庞大的运作机器。

“太常寺那边如何?”白战问的是祭祀部分。

周廷儒接口道:“已选定吉日。陛下大婚当日,即行告祭太庙、奉先殿大典。仪注草稿已呈御览,一应祭品、乐舞、卤簿仪仗俱按上上吉礼筹备。斋戒期定于大婚日前七日始,于斋宫及奉先殿侧殿。礼乐演习昨日已在太常寺后苑开始。”

他顿了顿,补充道,“只是告祭太庙时,需陛下亲奉玉帛、酒醴,行三跪九叩大礼,步辇仪仗路线需与内务府、銮仪卫、步军统领衙门再三核对,确保万无一失。”

图海立刻表态:“侍卫处已调派精兵八百,会同銮仪卫、护军营,负责大婚及祭祖全程护卫、清道。沿途岗哨、制高点均已勘定,闲杂人等绝无靠近可能。”他的话语带着军人特有的斩钉截铁。

白战听着这些滴水不漏的汇报,心中却无半分轻松。越是完美的计划,越怕意想不到的纰漏。

他想起了储秀宫门口那滩未能彻底清理干净的暗红色酒渍,再小的意外,生在关键节点,也可能酿成大祸。

他转向钦天监正何观潮:“天象如何?吉日可曾复核?”

何观潮是一位清瘦的老者,眼神如古井深潭。他展开一卷星图,指着上面朱笔圈点的位置:“回王爷,下官昨夜彻观天象,紫微垣帝星明耀,辅弼二星拱卫有力。所选吉日正值‘岁德合’,主百事和谐,大利婚嫁、祭祀。天象无虞,大吉。”

他的话语带着某种神秘的笃定,暂时抚平了众人心中一丝因储秀宫风波带来的隐忧。

议事持续了近一个时辰,讨论极为详尽,从皇后册宝的材质纹饰,到祭祖时牺牲牛羊的毛色齿龄。

从大婚当日接受百官命妇朝贺的班次序列,到斋戒期间御膳房素斋的菜单……

每一项都被反复推敲、争执、最终在白战的决断或调和下敲定。权力在这个房间里无声地流动、碰撞、妥协。

终于,关于皇后人选的争执达到了白热化。富勒浑力主张静姝,周廷儒倾向崔明微,图海坚持李婉宁,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值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白战的目光再次掠过案头三份精美的档册。张静姝的画像端庄大气,眼神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

崔明微的画像英气中带着柔美,笔触仿佛能勾勒出她观察宫女太监时的敏锐神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