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五姑娘改为二姑娘 > 第196章 取经归途遇故人锁魂镯固魄安魂(第5页)

第196章 取经归途遇故人锁魂镯固魄安魂(第5页)

唐三藏身披一袭半旧的褐灰色棉布僧袍,外罩着御寒的褐色毛毡斗篷,正独自踏着厚厚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归途中。

风雪甚大,他低垂着头,尽量将脸埋在兜帽的阴影里,捻动着佛珠,默诵经文以定心神。

暮色四合,风雪迷眼。若非偶然一次抬头。他几乎要错过路边雪地里那一小团与周遭惨白略有不同的、突兀的暗影。

像是一件被丢弃的旧衣,又像是一只冻毙的小兽。

唐三藏脚步微顿,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他并非铁石心肠,这风雪夜倒在路边,十有八九凶多吉少。

然而,作为一个取经归来的僧人,尤其身份敏感,贸然接触陌生女子,极易招惹是非口舌。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心中默念,脚下的步伐只是略作迟疑,便继续向前迈去。冰冷的雪粒打在脸上,带来清醒的刺痛。

一步,两步,三步……十步……

“阿弥陀佛。”一声低沉的佛号在呼啸的风雪中几乎微不可闻。

那“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偈语,此刻却如同洪钟大吕,在他平静的心湖中骤然敲响,激荡起巨大的涟漪。

那雪地里的,是一条性命,一个在严寒中挣扎求生的生灵。

“自己方才那一念的“避嫌”与“省事”,岂非已是见死不救?这与修行何益?与佛法何干?”

心中杂念顿消,只余一片澄明的慈悲。唐三藏霍然转身,再无半分犹豫,大步流星地朝那团暗影折返。

他蹲下身,谨慎探了探昏迷女子的鼻息——极其微弱,但尚存一丝温热。他迅解下自己厚重的毛毡斗篷

风雪呼啸,卷起地上的雪沫,扑打在唐三藏的脸上,带来针扎般的刺痛。

他无暇顾及,心中唯余救人的急切。他动作轻柔却利落地用厚实的斗篷将地上那具冰冷僵硬、瘦弱得惊人的躯体裹紧。

就在他俯身,准备小心翼翼地将人横抱起的刹那,一阵猛烈的侧风突然袭来,裹挟着大片的雪花,如同冰冷的鞭子抽过。

这阵风,恰巧卷开了几缕凌乱黏在女子青紫脸颊上的湿,露出了她大半边被冻得毫无血色的面容。

唐三藏的目光,本是专注在如何稳妥施救上,此刻却不由自主地落在了那张脸上。

尽管面庞被严寒摧残得憔悴变形,嘴唇乌紫,眼睑紧闭,长睫上凝结着细小的冰晶。

但那熟悉的轮廓,那秀挺的鼻梁,那即便在濒死状态下也依稀可辨的、属于长安顾氏嫡女独有的清丽骨相……

如同九天之上骤然劈下一道无声的雷霆,狠狠击中了他的灵台。

唐三藏的身体猛地一僵,伸出的手臂悬在半空,仿佛被无形的寒冰冻住。

深邃沉静的眼眸在瞬间急剧收缩,瞳孔深处翻涌起惊涛骇浪般的难以置信。

他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狠狠攥紧。

“?是她?!??顾清歌?!?”

那个只在童年模糊记忆和父母偶尔提及的“婚约”中存在的名字,那个与他的人生轨迹本应再无交集的顾府千金。

“她怎么会在这里?怎么会落得如此凄惨境地,昏倒在荒郊野岭的风雪之中?而且……这气息微弱、命悬一线的模样,绝非一日之寒!”

“未过门妻子”的身份认知,却似一块沉重的巨石,带着宿命般的荒谬感轰然砸落,与他纯粹的救人之心猛烈碰撞。

惊愕、骇然、对生命脆弱的深切悲悯,以及一丝因这猝不及防的“尘缘”再现而引的、难以言喻的复杂心绪,在他修行多年、早已古井无波的心湖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所有动作都凝固了,唯有风雪依旧在两人周遭疯狂地嘶吼盘旋,衬得这瞬间的死寂更加震耳欲聋。

然而,这极致的震惊只持续了短短一息。佛门弟子的定力与那“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根本信念,压倒了所有翻腾的杂念。

眼中的惊涛渐渐化为更深的凝重与决绝。无论她是何人,无论这其中藏着何等离奇曲折,此刻,她只是一个需要他挽救的垂死生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唐三藏不再有半分迟疑,双臂沉稳有力地穿过斗篷,将那冰冷轻飘的身体稳稳地横抱起来,用自己的体温和厚实的包裹,为她筑起一道抵御严寒的壁垒。

他迈开脚步,顶着愈狂暴的风雪,朝着城门的方向,朝着那唯一能提供庇护的客栈处,坚定而疾地走去。

怀中的重量轻得令他心惊,仿佛抱着一捧即将被风吹散的雪。

那单薄娇躯裹在厚重的毛毡斗篷里,只露出一张青白交错的侧脸,颧骨嶙峋的轮廓硌在他臂弯间,无声诉说着经年的亏蚀。

唐三藏收紧手臂,将斗篷边缘死死掖紧,试图阻隔更多风雪侵入。

指尖却不经意触到她颈侧一道尚未痊愈的浅痂,藏在凌乱丝下,像被指甲恶意抓挠出的印记。

?“顾…清歌。”?这个名字在齿间无声碾过,裹着冰渣般的寒意。

童年记忆里那个簪着绒花、总躲在廊柱后偷看他的小女孩,如何能与此刻气若游丝的躯壳重叠?

父母临终前叹息着嘱他“莫负顾家信诺”时,他合掌低眉,只道一声“尘缘已了”。

谁曾想这斩断的红线,竟在一别经年后被风雪淬成冰刃,猝然扎进他心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