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镇压将其拿下
安和看都不看他一眼,说道:“陛下不想听这些蠢言蠢语。”
那瘦文官挨了骂,也不敢多说一句,便灰溜溜地退回列里。
赵凉絮发现其馀人没什麽惊讶的表情,甚至早有预料的样子,仿佛。。。。。。这类进言已经发生过许多次。
而李瑛压根懒得回这名文官,皆由安和代劳,衆人也没什麽太过激的表现。
顶多是脸上多一些不忿。
安和倒是嘴上一点都不留情面,想说什麽就说什麽。
接下来偶有几个人站出来探讨粮仓或是水利之事,暂时未与安和有关,李瑛便毫无形象地坐在龙椅上,听几名大臣细细讲述个中细节,提出治理的方法,又反被旁人斥回。
“臣有事奏。”
争论的声音被打断,周锋忽然开口进言。
李瑛坐起身,手往前一伸,带着袖袍摆动,摆出洗耳恭听的样子。
他还没想出如何将话题引到周锋身上,周锋自己先跳了出来。
“周将军有何见解?”
“臣以为,无论是粮仓还是水利之事,皆需要派出专精之人前去了解,对症下药,朝中同僚能担此大任。。。。。。”
“但,”周锋擡头看向安和,“精于此二事者,却被安公公以莫须有之名抄没,实属是国之不幸,安公公贵为司礼监掌印,却独断专权,擅自行事,才致使今日想用人却无人用的地步,安公公却毫无心虚悔改之意。”
周锋提起的便是被安和抄没的那几名文官,与赵承新有所勾连的几名文t官。
至于精于水利等事,几名文官不过写过两三篇治水策文,闲散官职,不堪大用。
只是周锋想借此针对安和,文官与赵承新勾结是事实,周锋到底心虚,加之这几日没有让安和死于非命,他心中不安,便倒打一耙。
在早朝上与安和针锋相对,已经是他做惯了的事情,周锋想籍此平复内心的不安。
安和听到周锋的指责,脸上似笑非笑。
“周大将军是觉得,咱家做错了?”
“论及治水开仓两事,咱家可不认为那几名罪臣有什麽本事,这朝中精于此事的人虽说不多,但咱家是忠于陛下的,总不可能连查都不查便冤枉了国之栋梁,周将军这样说,咱家惶恐。”
安和拈着拂尘,身子稍稍向前倾,表现出一副状似谦卑惶恐的样子。
但他站在李瑛旁边,俯视着周锋,摆出的样子比起谦卑,更像是蔑视。
“周将军,此事可是陛下交代的,如何有错?”
安和将话头递给了李瑛。
李瑛轻咳一声,正襟危坐起来。
李瑛皱起眉头,眼神向安和处瞥了一下,又飞快收回。
他不再是那般吊儿郎当的模样,端端正正地坐在龙椅上,说道:“此事朕还想问周将军。。。。。。”尚且少年气的声音刻意压下,一身龙袍加之他摆出的气势,倒确实说出了几分威严的味道。
略有些漂浮勉强,但李瑛学的《帝训》仍旧是起了作用,在这般情形下,他的态度转变,引导着殿内的气氛也忽地转变,令下首不由得关注。
他话未尽,但李瑛忽然正经起来的模样却让下边的人感觉到诧异。
衆人莫名觉出了奇怪,他们几乎未曾见过李瑛在早朝中正经参与国事的样子。
但端正起表情还算是小事,让衆人注意到的是李瑛承接了安和的话。
往日里,总是安和掌管着早朝的节奏,而陛下昏昏欲睡少有发言。
今日安和却忽地变了性子,将发言权让出,甚至还大言不惭说自己的行事都是陛下交代的。
若他真是听从陛下,当一个好奴才,那才是真是叫他们笑掉大牙。
京城所有人都叫他九千岁,安和还欣然笑纳,他越过皇权做的事情还够少吗?如今竟然还冠冕堂皇地给自己找起理由来了。
但,衆人发现,安和并未有阻止插话的意思,竟是真的在一旁闭嘴,好生洗耳恭听陛下的言语。
奇怪了。
而後衆人便听到了李瑛方才未尽的话。
李瑛摇摇头,叹息一声说道:“周将军可知道,你方才帮忙说话的那几名罪臣,究竟是何原因抄家下狱?”
周锋不解,他也因李瑛今日的言行心中感到纳闷。
“臣不知。”
的确是有些巧了,那几名文官。。。。。。皆于他有关联,安和想来查到了什麽。
但这与陛下又有何关系?安和总不可能,将此事告知李瑛吧。
他怎麽可能让手下的傀儡参与国事?
李瑛却打断了周锋的思绪:“朕竟未曾想到,南周竟出了通敌叛国之人。”
一句话令殿中变得格外安静。
赵凉絮这下才觉得,早朝中有些严肃的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