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o年,苏辙和父亲,哥哥苏轼一起到汴京参加科考。
途经成都时拜访大臣张方平,张方平评价两兄弟,说:
“二子皆天才。
长者,明敏尤可爱;
然少者,谨重成就或过之。”
用现代话翻译一下,就是说:
哥哥性格开朗,将来一定人见人爱;
弟弟性格严谨,将来成就或许比哥哥还高。
后来两人的展,果然如张方平所言。”
看到这,七玥疑惑:
“真有看人这么准的人吗?”
天幕继续:
“后来,哥哥苏轼果然成了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大文豪”,而弟弟子游则一跃成为了位高权重的副宰相。
公元o年,一家三父子来到了开封。
这一年的都城星光耀眼,唐宋八大家中的位此时都在京城。
兄弟俩同时参加会试,都考中了进士,一时间轰动京师。
这一年的苏辙才岁,可谓是年少成名的天才学霸了。
不幸的是,同年,他母亲去世,父子三人回到蜀地奔丧。
公元oo年,他们搬家到京城,住在了苏洵贷款买的别墅里。
我们都知道苏轼是个大大咧咧的“嘴强王者”,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苏辙更是个语出惊人的“怼人小天才”。
这不,公元o年的智科考试,苏辙就展现了自己“愤青“的一面。
“智科考试”是当时最高级别的公务员考试。
却因苏辙生病而推迟了一个月举行,在考试中他写了一篇遇事治科测,主要论述了个方面:
一说仁宗太懒,没朝气,
二说太沉迷于女色,
三支问仁宗把钱都花哪儿了?
历数了自庆历新政以来的种种弊端,说新政效果不行,把当时的最高领导宋仁宗批的一无是处。
引起了官圈的激烈讨论。
司马光评价说:
“所示文词臣不敢言。”
意思就是,文辞太大胆了,我都不敢这么说。
而这次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选拔敢直言进谏的人。
出名的仁慈皇帝宋仁宗却没生气,还把苏辙录取为四等。
仅次于他哥哥苏轼。′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