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期与科举经历)
公元年,晏殊出生在北宋抚州临川,也就是如今的江西省抚州市。
他的父亲只是县里的一名基层公务员,这样的家世和晏殊后来的成就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但是并不能决定终点。
晏殊从小就十分聪慧,是官方认证的神童。
据说他岁能作诗,岁能写文,岁就跟几千名考生一同参加殿试。
在殿试过程中,晏殊表现的十分从容淡定。
据《宋史》记载: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
也就是说他丝毫没有怯场,并一气呵成完成了考卷。
后来宋真宗看了晏殊的卷子,当即表示赐予晏殊同进士出身。
同进士出身,也就是说,虽然不是进士出身,但是和进士享受一样的待遇。
因为宋朝的时候科举分为五等:
一甲二甲叫做进士及第,
三甲四甲叫做进士出身,
五甲就叫做“同进士出身”。
而晏殊就是考中了五甲,但是别小看这个“五甲”,因为宋朝每次科举高中的进士也才几百人而已。
(仕途坦荡与正直品质)
晏殊还未成年就考上了北宋的公务员编制,可谓是少年得志。
但是他并没有寻常人的年少轻狂,他仕途的平步青云,靠的不仅是他的才学,还有他那耿直坦率的人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晏殊考中进士后的第二天,宋真宗又进行了一场复试。
结果他现考题曾经做过,于是晏殊就上奏说:
臣o天前已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
他的坦率让宋真宗更加赞赏,又当即授其为秘书省正字,就相当于国务院办公厅秘书。
而且还让他在宫廷图书馆继续读书深造。
还有一次,在晏殊为官之初,朝廷官员们喜欢宴饮游乐。
可宋真宗听说:
晏殊从来不参加同僚们的聚会,每天晚上都闭门在家读书,或给家人们讲习诗书。
出于好奇,皇上专门召见晏殊一问究竟。
结果晏殊直言不讳的回答道:
“误会啦,我不是不想跟他们一样享受宴会歌舞,只是因为我家实在太穷了,没钱享受,除了读书,没有什么可以消遣的。
假如我家有钱,我也会夜夜笙歌。”
而晏殊的诚实坦荡再次博得了皇帝的赞赏,深感他是一个可堪大用的人才。
恰巧当时宫内又正在为太子选老师。
宋真宗觉得,晏殊正是为人师表的不二人选。
于是当即拍板任命他为太子舍人,教太子读书。
然而成为未来皇帝的老师并非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当时在东宫陪太子读书的并非晏殊一人,还有一个来自福建的神童蔡博俙。
这个蔡伯俙可以说是史上最年轻的进士,他岁就考中了进士,成为了太子伴读。”
与此同时,画面上出现了一个写着蔡博俙的小人,还标注了智商,情商。
评论里划过了一句:“什么???岁不可能,岁有的小孩子话都还说不清楚呢。”
七玥也赞同:三岁的进士是怎么当上的?该不会是历史记载错误了吧?
喜欢直播之历史名人录请大家收藏:dududu直播之历史名人录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