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去往京城,原本顾青荷是打算他们夫妻二跟着去就行了,但秦夫子却让让他们家大儿子,宋瑾也跟着一起去。
去年宋瑾参加童生试,他要参加乡试会试没顾得上他,这会却是打算将他带在身教一段时间,顺便说一说他院试时的截搭题。
同时也是为了让宋瑾跟着他出去走一遭,到京城去见识一番,顺路游学。
秦夫子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不喜欢每天都把弟子关在学舍里读死书,而是会带着他们出来见世面,切身体会感受。
于是二月中旬,顾青荷一家三口便跟秦夫子一家一同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途。
至于宋老爹便带着剩下的三个孩子回金秋村,一是为了开春的春耕,另外几个孩子也要入学堂读书了,他们几个目前都还小。
需要的是踏实的读书记住书里的知识。至于游学,对于他们来说还为时过早。
去往京城的路很长,是金秋村到益州府的五倍远。但不过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的。
顾青荷还会做些零嘴吃,这一路笑着吃着,像是春游一样,倒也不觉得旅途漫长。
秦夫子偶尔还会带着他家的几个孩子,跟宋瑾一起去附近人家的家里转一转。
看各地不同的风俗,去田野地头间走一走,看当地的土壤以及耕种的农作物。
从益州出快马加鞭的大概走了三日路程后,然后一路上就是翻山越岭。
顾青荷不知道那些山脉到底有多大,但他们一伙人赶着马车爬山都爬了八日。
翻过大山后路途就平坦了,偶尔虽然小山,不过几个时辰就能翻越过去。
越往北方中原走,天气也是越看越寒冷,明明益州都已经开春了,这边还是一片天寒地冻,而且大部分地都是空着的。
他们要等年后开春才会种麦子,或者高粱,一亩地的产量不如金秋村的高。
唯一的优点就是一马平川,到处是平坦的土地,一望无际,这么多的地哪怕是产量低一些,但只要种的多也不会吃不饱。
路上,有秦夫子这位翰林院官员在,顾青荷他们也总算是体会到了住驿站是什么样的感受了,一个字那就是安全方便快捷。
他们一行一入驿站,便立马就有驿站的人员,按住吃住,奉上茶水,总之给你安排的妥妥的。
相反要是普通人想要在驿站留宿,不好意思只能住最下等的房间,货物还不能放在驿站里面,很多商户都是在驿站旁边搭棚子住。
就算是这样也就算了,他们还要收钱,钱少了还不让你住,服务那就一个差。
当然身为官员入住驿站,即便是不给钱,但也是要给打赏了,因身份不同要彰显官员的气度,你要是不打赏名声就会坏了。
跟着秦夫子一路来京城,打赏驿站人员肯定是秦夫子夫妻来做,顾青荷他们家即便是在有钱,也是不能越俎代庖的。
主次还是要分清楚。
路途上经过三十六天的行程,终于,他们抵达了京城。
京城的城门巍峨高大,城墙上挂着的龙纹旗帜飘扬,守卫们身姿挺拔。
眼神锐利地打量着来往路人行商,但凡是带有货物的进入城内则都要交入城税。
相反如果只是普通百姓进入,则只需要看户籍文书,并不需要交府城费。
秦夫子是官员出示了他的文书后,城门的守卫立马就放行了,根本就没有检查宋书宴他们这群跟随而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