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澄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打着,眉头紧锁,“真想不通,搞垮一个救助站对那个人能有什麽好处?”
“可能就是心理变态。”吴欣撕开一包薯片,拖过椅子坐到苏澄旁边,“有些人自己活得不如意,看到流浪猫都能得到关爱和救助,心里就扭曲了,非要毁了这些小家夥才痛快。”
苏澄又打了个喷嚏,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着,搜索着遏制虐待动物和恶意弃养的有效手段。
可搜索结果让她心头发沉。
即便是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虐待行为,最多也只能换来几天的行政拘留;而对弃养行为的约束更是寥寥无几,舆论谴责几乎成了唯一能用的武器。
“骂几句能顶什麽用?只会爽,又不会改。”吴欣盯着屏幕上的“舆论谴责”四个字,撇了撇嘴,“那些毛孩子受到的伤害都是不可逆的。”
苏澄的思绪又回到了林漾之前提议的告示上。
她心里明白,这种告示对那些丧心病狂的变态确实起不了什麽作用,但说不定能让一些一时糊涂想要弃养的人回心转意。
只是这告示的每个字都得反复推敲,要是哪句话说得不妥当,被有心人断章取义,反而会给救助站惹来更多是非。
苏澄心里很清楚,按照救助站“生命至上”的原则,要是真在门口发现病猫,他们还是会毫不犹豫地救治。
但真正的善良并不是无底线的妥协,如果来者不拒地接收,救助站那点本就捉襟见肘的资源很快就会被掏空。
到那时,不仅自身难保,连其他原本能获救的流浪动物也会失去希望。
那些恶意遗弃者用残忍考验善良者的良知,但每一次艰难说出的“不”,都是为了守护更多说“是”的可能。
她反复权衡着利弊,最终还是决定“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现在要做的,一是尽快安装监控留下证据,二是试着唤醒那些弃养者残存的良知。
虽然不知道效果如何,但总要尽力一试。
苏澄对着电脑屏幕,仔细斟酌着敲下每个字句:
“亲爱的朋友,感谢您关注流浪动物的福祉。
本救助站致力于帮助无主动物重获新生。
如果您因困难无法继续饲养伴侣动物,请理解:
弃养会给动物造成巨大创伤。
饲主有责任对选择的生命负责到底。
建议先尝试联系亲友领养,或者通过正规渠道为它寻找新家。
目前救助站的笼位和资金都很紧张。
每一只被随意丢弃的动物,都可能会让另一只急需救助的流浪猫失去活命的机会,甚至导致正在治疗的动物被迫停药。
生命可贵,拒绝弃养。”
苏澄把拟好的告示递给吴欣,“帮我看看这样写合不合适?”
吴欣接过来认真读完,眼睛一亮,“写得很棒啊!既表达了愿意帮助的态度,又清楚地说明了弃养的後果,绝对能起到劝导作用。”
苏澄露出欣慰的笑容,她揉了揉酸痛的肩膀,随即又打印了几份告示,细心地用透明胶带将A4纸正反两面都封好防水,准备待会儿张贴在救助站外墙最显眼的位置。
为了加强警示效果,她还参照商场的做法,制作了一个醒目的警示牌:[24小时监控区域,请规范行为]。
“来,吃点东西。”吴欣拿着薯片想投喂苏澄,却在碰到她手臂的瞬间惊讶地缩回手,“苏苏,你身上怎麽这麽凉?”
“可能是在雨里待久了。”苏澄揉了揉发酸的鼻子,声音有些发闷。
吴欣看着她单薄的吊带装,想起她刚才在雨中忙碌的身影,担心地说,“你穿这麽少,又在雨里干活,很容易着凉的。”
吴欣拍了拍苏澄的肩膀,把她手里的胶带和告示都接了过来,“这些都交给我,你赶紧回家休息吧!”
忙碌了一天,苏澄回到家时,天幕已经沉沉地黑了下来。
她坐在电脑前,只觉得脑袋也沉沉的,像灌了铅一样重。
白天送小白猫去医院时拍的素材还躺在电脑里,她原本打算剪个视频为小家夥发声,可手指悬在键盘上却迟迟没有动作。
心里有个声音不断盘旋:这样做会不会适得其反?那个虐猫的变态会不会因为她的发声而变本加厉?
望着面前空荡荡的白墙,苏澄突然觉得鼻子发酸。
这一刻,她前所未有地想念。
要是江牧舟在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