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10平米客厅设计 > 难得机会(第1页)

难得机会(第1页)

难得机会

唐朝律法还是很注重保护个人安全了,且是刘氏母子先买凶在前,真闹到官府前也无理,裴清梧料定了他们会吃这一个哑巴亏,所以才敢如此行事。

想来,这麽闹一下,刘氏母子是能安分几日的。

几日摆摊卖点心,裴清梧赚到了不少钱,小院也翻修了一下,前院临街的屋子改成了点心铺,将原本的院墙打通,装上了几扇可拆卸的厚重木门板,白日里尽数卸下,整个铺面便敞向街市,夜晚闭上,就是独属她自己的家。

铺子内侧,靠墙一溜排开的是新打的结实木架,上面整齐码放着数个宽口浅沿的竹编簸箕,垫着干净的白麻布,盛满了金黄酥脆的各式点心,有如千层霜雪的龙须酥丶香气扑鼻的鲜花饼丶裹着蜜糖的酥皮果子……

每种点心簸箕前,都挂着一个打磨光滑的小木牌,用墨笔清晰地写着点心名目与价格。

铺子中央最显眼的位置,是一张半人高的长条形柜台,柜台面打磨得光洁平整,上面摆着几个敞口的青瓷碟子,展示着当日最精致的几样点心样品,方便客人挑选,柜台靠外侧的边缘微微高出几分,防止点心滚落。

柜台一角,嵌着一个带盖的木制小钱匣子,收钱找零甚是方便。

柜台内侧靠墙的地方,挨着点心架,安置了一个小小的泥炉,上面坐着一把陶壶,壶嘴里偶尔逸出淡淡的水汽,既能温着些需热食的点心,也能随时备着热水招待熟客。

整个铺面虽不大,陈设也简单,但处处透着干净整洁与实用便利,弥漫着新鲜点心的甜香,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目光。

只有一点,裴清梧犯了愁。

开店没有牌匾可不行,可自己的那手小楷太过娟秀,似乎不太适宜做门头揽客。

要不,哪天去找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张公张俭,求求他帮自己写一副?

还未等真正行动,那日,她正在後院研究如何在此时代做正宗的常州大麻糕出来,便见顾恒自店内过来。

“东家,有人找。”

顾恒死活不肯管她叫一声阿姐,裴清梧拗不过来,只好随他去了。

“谁啊。”她拍了拍手上的面粉,疑惑地问道。

“看样子,应当是哪家高门显贵的小娘子。”

这个时代贵庶分明,是专门上了律法的,衣食住行都有严苛的区别,顾恒又是在青楼这种复杂的地方长大,自然一眼能辨别。

“行,我去看看。”裴清梧赶紧将自己收拾好,过去查看。

柜台前,站了一位身着靛蓝细麻布衫的中年妇人,头戴素银簪丶神色端肃的,身後几步开外,临街停着一辆装饰雅致却不失贵气的青帷油壁马车,车辕旁侍立着两位垂手恭谨的小厮,车窗帘幕低垂,隐约可见内里端坐着一个纤细的身影。

那妇人见裴清梧出来,目光锐利地上下打量了她一番,才微微颔首:“这位便是酥山小集的东家裴娘子?”

“正是奴家。”裴清梧福了福身,礼数周到。

这妇人的仪态规矩,显然是高门大户里训练有素的仆妇。

“我家娘子乃秦州刺史赵公府上千金,娘子听闻裴东家点心手艺绝佳,特来相见,娘子身份贵重,不便轻入市井铺面,请东家移步车前叙话。”

裴清梧心中了然,刺史千金,封疆大吏之女,确实是顶顶的贵人,在这阶层森严的朝代,贵女不入市肆乃是常理,能亲临她这小铺门口已是难得,要求她上前回话更是理所当然。

她并未感到被冒犯,反而觉得这是个极好的机会——若能接下刺史府邸的宴席点心订单,对她这小店的名声和日後生计,都将是莫大的助益。

“是,奴家遵命。”

走出敞开的铺门,来到那辆散发着淡淡檀木清香的马车旁站定,阳光透过细密的珠帘缝隙,隐约勾勒出车内少女端坐的轮廓。

“娘子,东家来了。”妇人恭敬道。

珠帘被一只素手拂开,露出里边端坐的少女,约莫十五六岁的年纪,肌肤莹白如凝脂,眉眼弯弯似新月,着一袭烟霞色蹙金绣襦裙,鬓边斜插一支累丝嵌宝金步摇,随着她轻擡眼帘的动作,步摇上的珍珠流苏轻轻晃动,映得日光都添了几分柔和。

“久闻裴东家之名,我早听府里人说过,裴东家之前在公堂上引经据典,驳斥得婆家人哑口无言,还得了阿爷判的自立女户文书,当时便觉得这位娘子定然不凡……”

少女的声音也是清泠悦耳,宛如珠玉轻碰:“後来又尝过侍女带回来的点心,觉得不凡,正好过几日我在府中设小宴以招待相熟的姐妹们,那些厨子做的我都吃絮了,不知裴东家可愿接下这个活计,所需材料丶工钱,只管开口,我绝不含糊。”

裴清梧心中一定,知道重头戏来了,这何止是一桩生意,更是难得的机缘,若是赵娘子和她的朋友们满意,岂不是揽客的活招牌。

她微微欠身,郑重应道:“承蒙赵娘子青眼,奴家敢不从命?必当竭尽所能,不负所托。只是不知宴席规模丶宾客偏好,以及所需点心的种类数量几何,以及娘子偏好何种口味?或是有什麽忌讳?妾身也好提前备下,拟定几样拿手且合用的点心单子供娘子参详。”

赵娘子似是沉吟了片刻,站在一旁的仆妇立刻默契地代为开口,开始详细交代宴席细节与要求。

裴清梧专注地听着,心中飞快盘算着各种点心的搭配与可行性。

“席间都是秦州城内与我要好的小娘子,口味倒无甚挑剔,只是要些样式精巧丶滋味新奇的便好!材料嘛,府里库房都有,我这就让人随你去取,或是你列个单子,让他们采买也成……素秋。”

伴在她身侧的侍女立刻恭敬地应了一声。

“把银子给裴东家。”

“是。”那唤素秋的侍女往妇人手里递了个精巧的荷包,妇人又递给裴清梧,拿在手上掂了掂,份量不小。

“若是做的好,我另重重有赏。”

裴清梧当即眼睛一亮:“谢娘子擡爱,奴家定不负娘子厚望!”

赵娘子轻轻笑了一下,放下珠帘,侍立的小厮立刻催车夫驾车离去。

裴清梧立刻折返回店内,拆开荷包一看,里头竟是白花花的银子,足足有十两!

高中的时候听历史老师说,别看古装剧里动不动赏银的,实际银子在古代,只有达官贵人才用,寻常老百姓可能到老都见不到一两银,穿越之後,裴清梧也的确只见铜板不见白银,乍一看,险些被晃花眼。

十两银等于一万文钱,可买一千到三千三百斗米,按现代四元一斤的米价算,相当于五到十六万人民币了。

如果,赵娘子满意,还赏银子的话……

发财了发财了!

顾恒来的时候,见到的就是自己东家捧着个荷包,傻乎乎地笑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