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记:愿每个李薇,都能遇见她的李治
致每一个看到这里的你:
我是荔訫。
当最後一行字落在纸上,恍然听见太平公主的拨浪鼓声从千年前传来。这个故事,始于一个执念——我想给那个在男性史书中被刻意模糊的女子,一个完整的月亮。
历史上的武则天,八十二岁在迎仙宫孤独退位,临终前自去帝号,只称"则天大圣皇後"。她赢了天下,却输尽了至亲。
而我笔下的李薇,她要江山,也要那个会在药苦时给她塞蜜饯的人。
写下这个结局时,窗外的海棠正好落下一片花瓣。它让我想起笔下的武媚娘——不,是李薇,在感业寺拾起的那片沾雨的梅花。
创作这个故事,最初是不甘心。不甘心历史上那个纵横捭阖的女帝,只能在後世记载中留下"牝鸡司晨"的评语。不甘心那个在感业寺写下"看朱成碧"的才女,最终活成了孤家寡人。
我想:为什麽不能两全?
于是有了这个李薇。
她带着现代人的智慧,却保留着对爱情的憧憬。她能在朝堂挥斥方遒,也懂得在爱人病榻前落泪。她的强大不是冷硬如铁,而是知世故而不世故的通透。
而李治,我给了他最珍贵的品质——懂得欣赏强大的伴侣。他的爱不是占有,是成全;不是施舍,是并肩。这样的男子,配得上武媚娘的深情。
我最後没有写李旦,主要是愈发觉得李薇作为一个母亲的身份的不易,再三思考後最後舍去。安定公主目前未被完全证实,所以同样选择舍去。
在这个故事里:
·我把风疾写成可治愈的顽疾
·让漕运成为爱情的见证
·使蒙学堂变成和平的桥梁
·将传国玉玺化作最深的情书
这些改动,不是要颠覆历史,而是想在既定的史册外,开辟一个平行的时空。在那里,女子的才智不必用孤独来换,帝王的深情不必以早逝为价。
我的很多朋友说这是"理想的爱情"。确实理想,但并非不可能。
特别想对女性读者说:你看,武媚娘批奏章的专注很美,为李治试药时的温柔也很美。我们不必在事业与爱情间做单选,就像日月从不争辉,只因它们本就在同一片天空。
感谢你们:
·陪李薇从感业寺走到大明宫
·为李治的康复喜极而泣
·被太平的拨浪鼓逗笑
·在"日月同辉"处留下弹幕
感谢每一个陪伴到这里的你。
是你们让李薇的故事有了温度,让日月同辉的盛世得以在文字中永存。
最後,请允许我以荔訫的名义祝福:
愿每个在职场拼搏的李薇,都能遇到懂你抱负的李治;
愿每个在深宫挣扎的武媚娘,都能等来那个说"朕与你共山河"的君王;
愿所有真挚的感情,都能穿越时空,得见天光。
故事会结束,但爱不会。
愿另一个世界的他们永远的幸福安康下去。
荔訫
于长安落花时节
(这片海棠,就让它飘向感业寺的梅林吧——替我去看看,那对携手看江山的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