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陛下怎么了 > 青雀投怀(第2页)

青雀投怀(第2页)

武媚娘的政治地位,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移居象征权力核心的紫宸殿首日,武媚娘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命内侍将殿中那扇隔绝视线的巨大屏风撤掉。

“往後,奏章依此例分放。”她指着御案,对负责文书的内侍官吩咐,声音清晰利落。

“左边一摞,为‘急务’,需即刻处理,如边关军情丶重大灾异;

中间一摞,为‘常务’,乃六部日常汇报,需按制度批复;

右边这摞,”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几份辞藻华丽却言之无物的请安奏疏,“为‘废话’,留待闲暇时翻阅即可。”

(内心OS:优化流程从分类开始!时间管理是高效执政的第一要义!)

李治下朝回来,踏入紫宸殿,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幅景象:武媚娘坐在御案後,面前是三摞分门别类的奏章。

五岁的太子李弘坐在她身旁特制的高脚椅上,面前铺着纸笔,正歪歪扭扭地练习写着“准”字和“驳”字,小脸上满是认真。

而三岁的李贤则趴在厚厚的地毯上,拿着几份被归为“废话”的丶弹劾他母亲“牝鸡司晨”的奏折,兴致勃勃地折叠着小纸船,嘴里还嘟囔着:“船船,下水……”

“陛下回来了。”武媚娘擡起头,对李治展颜一笑,那笑容在透过窗棂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明媚,“贤儿今日又有长进,认识‘漕运’二字了。”

仿佛为了印证母亲的话,李贤立刻举起他刚刚折好的丶用奏折糊成的“纸船”,献宝似的给父亲看,口齿不清却努力地表达:“船船!运米米!给百姓吃!”

(内心OS:早教要从民生工程教起!潜移默化,培养责任感和同理心。)

李治看着这温馨又奇特的“办公”场景,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走过去,先是摸了摸李弘的头,赞许地看着他写的字,然後弯腰抱起李贤,亲了亲他的小脸:“贤儿真聪明,都知道漕运是运粮食的了。”

就在这时,内侍通报,太尉长孙无忌携几位宗室老臣求见,言有要事。

李治看了武媚娘一眼,见她微微颔首,便宣他们进来。

长孙无忌等人躬身入殿,一擡头,看见的便是皇後正舀起一勺温热的羹汤,小心地喂到二皇子李贤嘴里,而太子则在旁边练习批阅奏章。

更让他们心惊的是,皇後一边喂孩子,一边口中清晰地向侍立一旁的舍人口授敕令:

“……着即核查宗室诸王丶勋贵现有封邑田亩,凡超出永业田定制者,限期清退。所清退田亩,转作边关军屯,以充军费。具体细则,由户部与兵部会同拟定,报朕核准。”

这话如同平地惊雷,炸得长孙无忌等人头晕眼花。

削减宗室封邑!

这可是动摇他们根本利益的大事!

长孙无忌再也忍不住,也顾不得礼仪,颤声疾呼:“皇後!此事万万不可!宗室乃国朝根基,如此行事,恐寒天下宗亲之心,动摇国本啊!”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李贤被这突如其来的高声吓了一跳,羹汤从嘴角流下一点。

武媚娘不慌不忙,取过丝帕,温柔地替儿子擦干净,然後才缓缓擡起头,目光平静地看向长孙无忌,那目光看似温和,却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压力。

“太尉,”她的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国之根基,在于百姓安居乐业,在于边疆稳固,在于府库充盈。若宗亲勋贵,只知圈占田亩,与民争利,而坐视边关将士粮饷不继,这难道就是稳固国本吗?”

她轻轻拍了拍怀里的李贤,意有所指地继续说道:“陛下与本宫,对待忠心为国者,从不吝啬赏赐,新修的《姓氏录》便是明证。但若有人倚仗身份,损公肥私……大唐的律法,也绝非虚设。”

她的话语如绵里藏针,既点明了政策的核心是为了国家大局,又警告了那些企图倚老卖老丶阻挠改革的宗室勋贵。

长孙无忌张了张嘴,看着御座上沉默不语丶显然是支持皇後的皇帝,又看了看正在学习理政的太子和懵懂的二皇子,一股大势已去的凉意,从心底缓缓升起。

阳光透过高大的殿门,将武媚娘的身影拉得很长。

她怀抱幼子,身旁是学习理政的太子,面前是堆积如山却井然有序的奏章,以及那些面色灰败的老臣。

一个新的时代,已然在紫宸殿内,悄然开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