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啓蒙
永徽十年的初秋,九成宫的梨树已结满沉甸甸的果实。
李显在铺满落叶的庭院里蹒跚学步,金黄的银杏叶在他脚下沙沙作响。
武媚娘坐在石凳上缝制冬衣,手边还放着几份待批的奏章。
她不时擡头看看三个儿子,目光在触及漕运改革的反对奏疏时微微一凝。
(内心OS:这些世家,到现在还不死心。。。)
李弘拿着《急就章》的识字卡片,正色教弟弟认"漕"字。
李贤把落叶堆成漕船形状,嘴里模拟着号子。
当李显又一次跌倒时,武媚娘放下奏章温柔鼓励:"持郎自己起来。"
李治拿着刚收到的漕运捷报走来,见状停下脚步。
只见小家夥瘪瘪嘴,竟真的手脚并用爬起来,扑进母亲怀中。
"朕的持郎长大了。"李治笑着举起儿子,惊飞了觅食的雀鸟。
他将捷报递给武媚娘:"河北道的漕运损耗又降了两成。"
武媚娘快速浏览,唇角微扬:"刘仁轨果然没让人失望。"
她顺手给李显擦去口水,"等持郎再大些,让他去看看真正的漕船。"
"何必等以後。"李治抱着儿子坐下,目光扫过那几份反对奏疏,"三日後回銮,朕带你们去看汴河新闸。让那些说劳民伤财的老臣也看看,什麽叫功在当代。"
(内心OS:老板这是要借家事行政事!)
啓程那日,秋雨淅沥。
李显第一次坐马车,兴奋地扒着车窗看雨丝。
行至汴河新闸时,雨恰好停了。
但见巨大的水闸巍然屹立,闸门下漕船如织,井然有序。
"这就是持郎画册里的水闸。"武媚娘握着儿子的小手指向远方。
李显睁大眼睛,突然清晰地说:"治水!"
随行的工部官员又惊又喜,几位同来的老臣面色复杂。
武媚娘状似无意地感叹:"孩童尚知治水之利,怎有些读圣贤书的反倒不明事理?"
李贤扯着李治的衣袖:"父皇,儿臣也要学治水!"
"都学。"李治笑着将三个儿子拢到身边,"弘儿学统筹万民,贤儿学工巧兴国,显儿。。。"
他摸摸幼子脑袋,"就学如何让天下仓廪充实。"
(内心OS:帝王术要从娃娃教起!)
暮色四合时,一家人在河官署用膳。
窗外漕灯初上,映得河面碎金万点。
武媚娘看着三个儿子围在李治身边听河工故事,轻声道:"陛下可知道,今日这新闸省下的漕费,够建三所官学。"
李治执起她的手:"朕知道。你总说教育是根本。"
"是啊。。。"她望向窗外忙碌的漕工,"寒门子弟若能读书明理,又怎会再受蒙蔽,反对利国利民之策。"
秋月渐升时,驿丞送来最新邸报。
武媚娘就着烛光批阅,在某份弹劾刘仁轨"与民争利"的奏疏上朱批:"尔等所谓民,可是指自家隐田?"
李治接过笔添上一句:"三皇子尚知治水,卿等不如稚子乎?"
——
【小剧场:秋日私语】
(汴河驿丞见闻)
陛下抱着三皇子批奏疏,娘娘在教大皇子写驳斥意见。
二皇子最有趣,拿着小木船在漕运图上比划,说要帮父皇"平定反对势力"。
(这般言传身教,比什麽尚书房课业都管用。)
最妙的是娘娘见老臣们面色不豫,特意让三皇子给每人送了新摘的梨。
"尝尝九成宫的甜梨。"娘娘笑吟吟地说,"比酸葡萄可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