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试风波
永徽十一年的春试比往年热闹许多。
科举考场外,寒门学子与世家子弟各自成群,气氛微妙。
武媚娘抱着太平在对面茶楼观瞧,眉头微蹙。
(内心OS:看来阶级矛盾比想象中更尖锐啊。。。)
李治轻叩窗棂:"媚娘看那边。"
只见几个世家子弟正围着个布衣学子推搡,口中嚷着"泥腿子也配考试"。
武媚娘当即对随行侍卫道:"去告诉那些人,考场之外亦有王法。"
这时,怀中的太平突然咿呀出声,小手坚定地指向那群闹事者。
说也奇怪,那几个嚣张的世家子竟同时脚下一滑,摔作一团。
(内心OS:巧合!这一定是巧合!)
三日後殿试,武媚娘特意带着太平临轩观试。
当主考官念到"漕运新策"的题目时,不少世家子弟面露难色,反倒是寒门学子对答如流。
狄仁杰的策论尤为精彩:"。。。当以漕运为血脉,连接州县;以图书馆为筋骨,培育人才。。。"
太平在母亲怀中手舞足蹈,咿呀学语中竟隐约能辨出"善"字。
李治大喜:"此子深得朕心!点为一甲第一名!"
放榜那日,武媚娘在宫中接见新科进士。
她让太平坐在特制的锦垫上,看这些寒门才俊意气风发的模样。
"诸卿可知,"她轻抚女儿发顶,"太平公主出生那日,漕船正运来江南的新粮。"
狄仁杰会意,躬身道:"臣等定不负公主吉兆。"
暮春时节,武媚娘带着太平巡视新落成的图书馆。
看着莘莘学子埋头苦读,她对女儿柔声道:"太平,这些人将来都会是你治世的良臣。"
太平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忽然清晰地说出第一个词:"书。。。"
随行官员无不称奇
武媚娘却知道,这是日日带她来图书馆的成果。
(内心OS:早教的重要性啊!)
是夜,李治抱着女儿批阅奏章。
看到某世家弹劾"寒门官员不知礼数"的折子,他轻哼一声:"太平说,该怎麽做?"
小公主伸出胖乎乎的手指,准确点在"驳回"二字上。
——
【小剧场:小公主的择才标准】
(翰林院趣闻)
太平公主近日成了科举的"编外考官"。
今早陛下抱着她阅卷时,她对着某世家子弟华而不实的策论直撇嘴,却对一篇质朴的农政论高兴得手舞足蹈。
更神奇的是,昨日殿试有个考生紧张得说不出话,小公主居然对他笑了笑,那人立即对答如流。
现在举子们都在传:要想高中,先得过太平公主这关。
(这大概是大唐最特殊的"面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