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运新章
寒露时节,大运河畔新落成的漕运司衙门前车马喧阗。
武媚娘抱着裹在杏子黄斗篷里的太平立在汉白玉望漕楼上,身後站着刚被任命为漕运副使的狄仁杰。
河风掠过太平帽檐的绒球,小公主兴奋地挥舞着手中的漕船模型。
"娘娘请看,"狄仁杰指向河面十二艘新式漕船,"按您设计的斜帆与防水隔舱,每船载量增至八百石,吃水反浅了半尺。"
武媚娘执起女儿的小手对着阳光细看:"太平知道吗?这些船过闸时不必卸货,直抵长安能省下三日路程。"
小公主咯咯笑着,将模型往栏杆外探。
(OS:多亏前世参与过物流园区规划,这些集装箱运输的原理稍加改动就能用。)
十日前延英殿议政时,户部尚书郑昉还拈着胡须质疑:"娘娘深居宫中,怎知漕工在闸口要解缆卸货?"
她当即命人擡来运河沙盘,执银箸轻点:"从扬州至洛阳经三十六闸,每闸耽搁两个时辰,荔枝抵京就已变色。若设轻舟快道,在镇江丶汴州丶洛阳设中转仓呢?"
老尚书盯着沙盘上标注的琉璃航标,突然深揖及地:"臣愿在淮南道先行试运。"
此刻望着河面首航的船队,狄仁杰递上账册:"各州漕仓改用'天平衡算法'後,清出虚报存粮五万石。"
(OS:把复式记账法编成打算盘口诀,果然立竿见影。)
船队行至柳枝闸时,武媚娘忽然蹙眉:"狄卿可见头船左舷吃水异常?"
"许是货物装载不均。。。"
"立即传令船队靠岸检修。"她将太平往怀中拢了拢,"再取各船配重记录来。"
三日後查出的结果令人心惊:三艘新船的掌事竟在防水隔舱暗藏私盐,漕运使後院还掘出与魏博藩镇往来的铜管密信。
"好个'载量增三成'!"李治在蓬莱殿摔碎青玉茶盏,"这些蠹虫竟用皇後设计的隔舱贩运私盐!"
武媚娘轻拍被惊醒的太平:"陛下该赏他们才是。若非此事,臣妾还想不起该设漕运监察使,专司抽查各船配重。"
(OS:审计+纪检+随机抽查,这套组合拳放在盛唐照样好用。)
新政推行满月时,长安西市的"漕运直供铺"前排起长队。
农妇捧着刚拆封的江南新米感叹:"昨日还在苏州田里的稻子,今早就到锅竈了。"
这日黄昏,武媚娘抱着太平在太液池畔放纸船。
小公主执着地把彩绘漕船往水里推,奶声奶气地念叨:"米。。。饭饭。。。"
"娘娘,"上官婉儿捧着奏报走来,"漕工们新编的《顺风谣》都传到教坊司了。"
武媚娘望着池中载着花瓣的纸船,忽然将太平举过肩头:"乖女儿看,这些船像不像在跳拓枝舞?"
暮色里,最後一艘漕船正驶入金光门码头。
船头猎猎作响的青帆上,用金线绣着新制的漕运徽记——那是太平某日抓周时,随手画下的波浪纹样。
——
【狄公漕运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