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图景
重阳祭典的号角响彻长安时,李治正抱着太平在承天门楼检阅漕运车队。
八百辆新式漕车满载江南稻米,车辕上统一插着日月双旗。
太子弘身着朝服侍立在侧,细心为妹妹整理被风吹乱的珠冠。
"陛下请看,"武媚娘指向最後十辆覆盖青幔的漕车,"这是岭南新贡的荔枝树,明年就能在骊山结果。太子前日提出的温棚培植法,正好可用于培育这些南国嘉木。"
太平伸手去够父亲腰间香囊,李治顺势将女儿举高。
这个动作让程务挺眼眶发热——三年前皇帝连抱起女儿的力气都没有。
太子弘适时上前一步,稳稳托住妹妹的後背。
(OS:弘儿越来越有储君风范了,知道在细节处周全。)
祭典进行至午时,李治亲自将《日月法典》正本存入太庙。
当他捧着十斤重的玉匣步上百级台阶时,武媚娘注意到他额角竟无冷汗。
太子弘紧随其後,手持副册的姿态俨然是未来的掌玺人。
"礼成——"赞礼官唱诵声中,李治忽然转向百官:"朕欲册封太平为镇国公主,命太子监国,协理漕运新政。"
满朝哗然间,八岁的小公主捧着金印奶声奶气道:"儿臣要帮爹爹娘亲管好漕运学堂。"
太子弘含笑补充:"儿臣昨日与妹妹研讨《河渠志》,发现她提出的闸口联动之法颇具巧思。"
(OS:好个弘儿!既全了妹妹颜面,又彰显储君气度。)
当晚武媚娘在寝殿发现太平的"玩具"——儿童版《四海舆图》上,竟用胭脂标出了三条新漕路。
更惊人的是,其中一条与工部密议的运河改道图完全吻合。
而太子弘的读书札记里,正夹着对此方案的完善建议。
"娘娘,"上官婉儿捧着奏报的手在抖,"太子殿下今日询问,可否将妹妹的漕路新策纳入明岁工程。"
武媚娘望着儿女并排安睡的侧脸,忽然想起穿越前在博物馆见过的《镇国公主谏倭国银矿疏》,旁边恰是太子弘所书的《漕运新解》。
(OS:原来史书记载的兄妹相协,早在此刻就已埋下伏笔。)
月色满庭时,李治在温泉池边找到妻女。
太平正用竹枝在沙地上画海船图,太子弘蹲在一旁细心修正帆索比例。
见父母到来,少年储君恭敬禀报:"儿臣以为,妹妹的福船设计可先在登州试造。"
"媚娘,"李治轻抚妻子肩头,"我们的孩子,都在为这片江山添砖加瓦。"
武媚娘将儿女的设计图仔细收好,忽然笑道:"陛下该给狄仁杰加俸禄了——他新修订的《日月律》里新增的'兄妹共治'条款,倒像是专为咱们家写的。"
(OS:既然历史已跑偏,不如让这偏离的轨迹更加温暖些。)
当史官在起居注写下"日月三年,镇国公主献漕运新策,太子监国襄赞"时,谁也不知道武媚娘悄悄在兄妹俩掌心各画了半轮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