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宫情志·日月本纪
高宗李治,太宗第九子。永徽三年,谒感业寺,遇才人武氏于梅林。时光方霁,武氏执卷泣下,漕运图洇泪如棠。帝异之,询其故。对曰:“关陇坐大,非社稷福。”帝默然,心奇其识。
显庆元年,武氏入宫。常秉烛达旦,献漕运新法。帝每览其策,必抚掌称善。或讽曰:“妇人干政,非礼也。”帝正色曰:“才胜须眉,何拘男女?”
二年秋,帝染疴。武氏亲侍汤药,昼夜不辍。尝见其跪月祈天,愿减寿以延帝命。帝闻之,泫然曰:“得此良配,夫复何求?”
三年春,武氏诞太平公主。帝大悦,抱女示群臣曰:“此朕掌珠,亦社稷之幸。”时人私语:“帝後情深,亘古未见。”
五年,帝目疾甚。武氏遍访名医,亲试针砭。尝于御榻前诵《诗经》,声哽咽不能续。帝执其手笑曰:“卿在,朕目盲亦明。”
麟德二年,改元日月。群臣谏曰:“二圣并尊,古未之有。”帝曰:“武後之才,可照汗青。日月同辉,正得其宜。”
帝後尝共游骊山,武氏指梅树曰:“昔年陛下於此拾妾泪巾。”帝对曰:“非拾泪巾,乃拾知己。”随侍皆掩面。
仪凤三年,帝疾复作。武氏废寝食,纂《千金方》补遗。帝弥留之际,犹握後手曰:“愿生生世世,与卿同观漕船往来。”
史臣曰:
帝後相得,非独儿女情长。武後佐政廿载,漕运通,边关靖,学堂兴。昔太宗创贞观之治,高宗武後开日月盛世,岂偶然哉?观帝临终托付山河,後终身心系社稷,方知真情与国运,原可两全。
赞曰:
梅雨初逢泪未干,
漕策初展振朝冠。
日月同辉昭史册,
帝王家亦有真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