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术
太平纸推行半年,大唐的文书往来焕然一新。
但武媚娘看着弘文馆里学子们仍在手抄典籍,又蹙起了眉头。
(内心OS:知识传播速度还是太慢,活字印刷必须提上日程了。)
这日她召来将作监大匠,铺开准备好的图纸:"用胶泥刻反字,火烧令坚。再做铁板,以松脂丶蜡和纸灰覆之。"
老匠人盯着"排版""转轮排字盘"的图样,双手微颤:"娘娘,这。。。这真是巧夺天工!"
(内心OS:感谢毕升,感谢沈括!《梦溪笔谈》没白读!)
三个月後的深夜,武媚娘被急召至将作监。
灯火通明的工坊里,排列整齐的泥活字泛着青辉。
匠人颤抖着将排好的诗版涂墨覆纸,轻轻一压——
《春晓》的墨迹清晰地印在太平纸上,字字清晰,足足印了二十张都未见模糊。
"成功了!"武媚娘抚摸着还带墨香的纸张,指尖发颤。
(内心OS:中华文明进程至少提速三百年!)
李治闻讯赶来,看着重复印出的同样诗句,震惊得说不出话。
武媚娘顺势依进他怀中:"陛下,妾身想着,先印些《千字文》《急救方》。。。"
"印!"李治斩钉截铁,"朕的内帑拨钱,先在长安丶洛阳设印书坊!"
活字印刷悄然推行。
最先受益的是太医署,《常见疾方》的价格跌至原来的十分之一。
接着是国子监,寒门学子终于买得起《五经正义》。
这日武媚娘巡视新设的"大唐书坊",见百姓争相购买新印的农书,忽然对身旁的狄仁杰说:"狄卿,你说若把《唐律疏议》也印来发售。。。"
狄仁杰瞳孔震动:"娘娘!律法岂能。。。"
"让百姓知法,方能守法。"她随手拿起新印的《齐民要术》,"知识不该是少数人的特权。"
(内心OS:普法教育要从唐朝抓起!)
秋雨绵绵夜,武媚娘在烛下校对第一批《唐律》活字版。
李治为她披衣时,发现她正在"十恶"条目前添注小字解释。
"媚娘这是?"
"用白话写些案例。"她揉揉酸痛的手腕,"比如'不孝'这条,要写明父母生病不侍奉才算。"
李治沉默片刻,忽然抽走她手中的笔:"朕来写。你的字太像朱批,会吓着百姓。
(内心OS:老板居然会讲冷笑话了?)
翌日大朝,当武媚娘提出"刊印律法通行天下"时,果然遭到世家重臣激烈反对。
"律法威严,岂同儿戏!"
"百姓知法,必生刁顽!"
正当争执不下时,突然传来急报——淮南道洪灾,新印的《防汛纲要》及时分发至沿岸各村,民衆依册自救,伤亡较往年锐减七成。
满殿寂静中,李治缓缓起身:"朕意已决。印《唐律》,广教化。另。。。"
他看向武媚娘,"着皇後监修《民律释例》,用百姓听得懂的话,说清楚王法规矩。"
退朝时,世家大臣们面如死灰。
他们终于意识到,当知识不再是特权,他们的时代正在缓缓落幕。
武媚娘走在长长的宫道上,秋阳将她身影拉得笔直。
远处书坊飘来新墨香气,仿佛能听见文明拔节的声响。
——
【小剧场:版权之争】
(太子李弘视角)
母後最近很烦恼。
活字印书太成功,居然有人盗印《宫廷糕点谱》。
"这要是在现代,能告到他们倾家荡産!"母後对着空气挥舞拳头。
儿臣默默记下"版权"二字,召来长安县令。
三日後,大唐诞生了第一条《翻刻禁令》:凡盗印他人书册,罚铜百斤。
母後终于笑了,赏了儿臣一碟新式糕点。
儿臣吃着糕点心想:还是母後厉害,总能让儿臣学到新东西。
只是不明白,她为何边笑边嘀咕:"唐朝就有知识産权保护,说出去谁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