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运定鼎
春分时节,万物复苏。
大运河全线贯通的庆典在汴河枢纽举行,这是大唐漕运史上最重要的工程。
武媚娘抱着裹在杏黄襁褓里的太平,站在新建的观礼台上,眼前是千帆竞发丶百舸争流的壮观景象。
(内心OS:这工程规模,放在现代也是超级项目了!)
李治身着常服,指着往来如织的漕船,耐心地对女儿讲解:"太平看,那些插着红旗的是粮船,插着蓝旗的是盐船,插着黄旗的是赈灾专船。。。"
小太平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小手随着父亲的手指方向转动,嘴里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李弘捧着厚厚的漕运账册,一板一眼地汇报:"去岁漕运税收同比增四成,各地粮价平稳,关中再无饥馑之忧。"
他翻开其中一页,"特别是推行母後的分段运输法後,损耗降至一成以下。"
李贤兴奋地指着河面上最新式的漕船:"这船的帆索系统是儿臣参与设计的!可以根据风向自动调整帆面角度!"
他还特意带来一个精巧的船模,非要送给妹妹当玩具。
连两岁的李显都奶声奶气地指着河面说:"船。。。多。。。好看。。。"
这小家夥最近语言能力突飞猛进,已经能说简单的词组了。
武媚娘欣慰地看着围在身边的孩子,忽然感觉衣襟被拉扯。
低头一看,怀中的太平正咿呀伸手,坚定地指向一艘插着"狄"字旗的漕船。
只见新任漕运使狄仁杰正站在船头指挥若定,漕工们在他的号令下动作整齐划一,装货卸货井然有序。
"陛下看,"武媚娘笑道,"狄卿不过上任半年,已将漕运衙门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见寒门子弟中,着实藏龙卧虎。"
这时,一艘装饰华丽的私船企图插队,不顾号令强行挤进漕船队伍。
太平突然扁嘴欲哭,小脸涨得通红。
说也奇怪,那船竟在衆目睽睽下突然熄火,正好堵住了半个河道,引得後面的漕船鸣笛示警。
(内心OS:这巧合也太及时了!莫非这孩子真有什麽特殊感应?)
李治当即沉下脸:"传令,私船违规者,扣船罚银!漕运要道,岂容儿戏!"
午後验收新式码头时,武媚娘特意让太平参与啓用仪式。
当小公主的小手按在特制的闸钮上,沉重的水闸缓缓开啓,河水奔涌而出的壮观景象,引来两岸官员百姓的一片赞叹。
"此乃吉兆啊!"刘仁轨激动得声音发颤,"公主殿下亲手开啓漕运新章,预示着我大唐漕运必将畅通百年!"
暮色渐浓,武媚娘抱着太平漫步在漕运衙门的档案库。
看着满架文书,她轻声道:"太平,这些不只是账册,更是万家灯火的保障。你看这一卷,"
她抽出一本粮仓记录,"记录着各地粮仓的存粮,关系着千万人的温饱。"
李治从身後拥住妻女,望着窗外连绵的船灯:"待太平长大,这漕运网络会更密,这天下会更富庶。你母亲为这个盛世,打下了最好的基础。"
是夜,武媚娘在灯下起草《漕运监察条例》。
太平趴在一旁的摇篮里,小手有模有样地比划着,像是在学母亲批阅奏章。偶尔还会发出咿呀声,仿佛在发表意见。
(内心OS:这孩子,莫非真是个天生的治国之才?)
——
【小剧场:漕运小监工】
(漕运衙门记事)
太平公主近日成了漕运衙门的"吉祥物",这事说来有趣。
自从上月公主殿下来巡视过後,漕工们干活都特别卖力。
有人说是因为殿下可爱,有人说是因为殿下身份尊贵。
但最神奇的是,每逢公主殿下来巡视,连漕船都跑得快些,真是匪夷所思。
今日验收新码头时发生一桩奇事:
有艘漕船因操作不当险些撞上桥墩。就在千钧一发之际,观礼台上的小公主咿呀一声,那船竟神奇地偏转了方向,与桥墩擦身而过。
现在漕工们都在私下传:公主殿下是漕运守护神转世。
有人甚至偷偷画了殿下的小像挂在船头,说是能保航行平安。
最有趣的还是今日殿下的小手按在来年预算账册上,户部当场就批了追加预算。
侍郎大人还笑着说:"公主殿下亲自把关的项目,岂能不全力支持?"
(这大概是大唐最年轻的"项目总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