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等到朋友全部离开,方忆牵着小女孩软绵绵的手,她和应随互相望了一会儿,想到下午没什么要紧的工作,方忆便说:“乡下有什么适合小孩子体验的活动?既然她来了镇上,就该玩玩城市里玩不到的游戏。”
若是春夏秋三季,倒有许多可玩的,如今城里的幼儿园总爱组织乡村研学活动,以便让这些从小就生活在高楼大厦里的孩子们能够亲近大自然、了解农作物,春天种苗,夏天捡蝉,秋天摘果,各有乐趣。
在应随小的时候,若说这三个季节他最喜欢哪一个,夏天当之无愧,即便三十几度的高温天气,他也热衷于每天往树林里跑,知了蜕了壳,捡一斤蝉壳能卖三十多块钱,对当时家庭贫穷的他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他一个夏天能挣一两百块,这很不容易了,毕竟蝉蜕重量极轻,一千多个蝉蜕才有一斤。
冬天的乡村相对单调一些,天气太冷,不能让小孩子玩泥巴玩水,地里也没有黄瓜、番茄、豆角这些方便采摘的蔬菜,枇杷、杨梅、柿子、板栗等水果不应季,应随想了一下:“晚上给她烤土豆吧,我小的时候很喜欢吃。”
方忆想到上次他们在农家乐围炉煮茶时吃到的不加一颗盐却绵密醇香的烤土豆,被勾起馋瘾:“也给我烤两个,上次在农家乐我只吃到一个,现在还在回味。”
“行,埋在柴火灶里面烤出来的土豆会更香。”应随笑。
葡萄听着干妈和应叔叔的对话,她仰着小脑袋对他们说:“我只吃过烤红薯,是妈妈在一个推车老奶奶那里买的,甜甜的,特别好吃。”
“烤土豆也特别好吃。”方忆朝她笑,“而且今天晚上你还可以亲自选你喜欢的土豆来烤哦,很有趣呢。”
小女孩雀跃起来,情不自禁“耶”了一声,将两个大人逗乐。
今天天气还算晴朗,气温宜人,惠风和畅,应随提议,“下午要不要带她放风筝玩?”
葡萄立刻点头:“我喜欢放风筝,我好久好久都没放风筝了。”
方忆说:“那我们就去放风筝。”她问应随。“哪里有风筝卖?”
在乡镇,清明前后春风和煦的时节,学校外边的小卖部会向学生售卖风筝,冬天还真不知道有没有,他们只能先去店里碰碰运气,也许老板的库房里存了上半年没卖掉而积灰的产品。
不过,既然应随已经提出这个方案,如果买不到,他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他是会做风筝的,小时候他舍不得花钱,便用削得很薄的竹签、旧报纸、细线自制风筝,也能飞得很高。
他们运气还算好,小卖部果然有积灰的风筝。老板从二楼的杂货间找出之前没卖掉压在手里的三只风筝,一只红色的金鱼,一只粉色的蝴蝶,还有一只蓝色的小鸟,葡萄选了蝴蝶,方忆大概也有十多年没放过风筝了,她玩心大起,挑了金鱼,应随索性将那只小鸟也一起买下来,决定先回家一趟,带上应珍一起出去玩。
冬天地里基本没活,下午应红碧在家看电视,见到方忆带着一个漂亮得像洋娃娃的小姑娘进来,连忙热情地拿出花生糖果给她吃。
老太太并不吃糖果,糖果是为应珍买的,他们倒不懂成分表,只要应珍觉得好吃,她喜欢就行。朱心怡夫妻却对葡萄的入口的东西要求严格,小朋友只吃没有添加剂的干净零食,而且也不许她多吃,即使爸妈不在身边,葡萄也记得他们的规定,她伸出小手拿了一颗花生。
花生是老太太自己种的,带壳炒熟,炒熟后的花生红衣脆弱,轻轻一捏就碎了,小朋友自己动手剥壳,她将红衣吹得干干净净才放到嘴里,并弯着眼睛对老太太竖起大拇指:“谢谢老奶奶,太好吃了。”
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老太太最喜欢小孩子,尤其小葡萄玉雪可爱,又这么讲礼貌,她笑得合不拢嘴,连忙说“不用谢”,又问她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在上学没有。
葡萄语言表达能力强,她一点也不怯场,回答得可认真了。等这一老一小聊完,应随才问老太太:“我妈呢?”
“她在旁边的房间看你给她买的那堆图画书。”老太太笑,“看得太入迷了,连你们回来她都没现。”
应珍会写自己的名字和简单数字,这些都是应随花了功夫耐心教她的,她认的字不多,可每当翻开色彩鲜亮图画生动的幼儿绘本时,就会变得格外专注,常常能安静地待几个小时。
应随便去叫应珍出门放风筝,应珍看到小葡萄,眼睛一亮,她平时就很爱和小孩一起玩。
街坊邻居都很敬重应红碧的为人,她自食其力,从不因为自己一家孤儿寡母的处境占人便宜,在外更是真诚厚道。应珍虽因生病影响了智力,但她并非痴傻模样,她能安安静静地帮老太太做些轻省的活,也懂得分辨他人的善意恶意,除了小孩子心性,从不真的像顽童那样做人憎狗嫌的事情,再加上收养应随以后,应随成绩优异,每家都有适龄小孩,当然愿意用他这个身边的榜样来教育孩子,因此人们不会随意取笑应珍的智力问题,并且还会叮嘱自家的孩子和应珍一起玩时不能欺负她,要和她好好相处。这几年应随回到镇上以后,但凡邻居有事相求他绝不会推脱,还会收购他们的农产品帮助他们增加经济收入,在这样和睦的邻里关系中,即便应珍独自出门玩耍,也无需担心她的安全问题。
小葡萄难得遇到一个跟她对话完全同频的大人,显得格外开心。应随带着她们去了一条四周空旷的小路,说是小路,实则是政府居民出行便利以及农村富裕展修的公路,只是不算宽阔,仅能容下一辆小车行驶,若是遇到会车情况,其中一辆必须倒退一两百米才能顺利交错。道路两旁都是农田,平日除了务农的村民,鲜少有人经过,而此时正是地里萧条的冬季,四周空空荡荡,成了放风筝的绝佳场地。
应随很忙,一会儿要替葡萄将风筝飞起来,一会儿要替应珍整理打结的风筝线,他被她们缠得分身乏术。
方忆倒挺擅长放风筝的,忽然葡萄惊呼起来:“干妈的风筝飞得好高!”
应随闻言抬头,那只红金鱼风筝已经化作蓝天中的一点朱红,应随循着风筝线朝方忆望去,她站在远处,因为奔跑过后的缘故,散开的长被风吹得凌乱,显出几分随性潇洒。
方忆拽着风筝的线,收放自如,她似乎感受到应随的目光,朝他看过来,勾起红唇,笑得张扬。
这一刻应随的心跳得很快,他想到了以前他克制对她投入情感时,猜想过她在男女关系中一定是手段出色的猎人,而他不想成为轻易就被俘获并且只能任由她玩弄的猎物,而现在应随认为,他没成为她的猎物,却成了她手中的风筝,被她轻易掌控。
冬日的太阳虽不晒人,但在日头下尽情奔跑十来分钟,方忆感到热了起来,她慢慢收回风筝,脱掉外套走回应随三人身边,应随望着她越来越近的一张脸,额角沁着细密的汗珠,双颊飞起生动的红晕,眼神格外黑亮,当下她全然抛却了平日里老板的身份,像一个贪玩的少女,这一瞬间,他仿佛隔着时间与空间,看见她学生时代的样子。
方忆没注意应随深邃的眼神,她将风筝递给他:“你要不要放一会儿?”
应随顺手取过她搭在臂弯的大衣:“不用,你继续玩吧,我教葡萄。”顿了一下,他又细心道,“你摸一摸葡萄的后背有没有汗,小孩比大人体温更高,要是出汗了,我回去拿条毛巾来给她垫着,免得她着凉。”
第52章
小女孩的后背热烘烘的,棉质里衣已经洇出一点潮意,她的脸蛋也红扑扑的,方忆蹲下来与她平视,指尖挑了挑她汗湿后黏在额头上的几缕碎,用征求意见的口吻对葡萄说:“你还要玩吗?还想继续放风筝的话,干妈先帮你脱一件衣服好不好?”
葡萄攥着风筝线轴用力点头:“好,我还要放风筝。”
方忆没有养小孩的经验,她不确定在这种时候是应该直接脱外套,还是脱掉里面的毛衣比较好,于是打电话询问朱心怡,按照朱心怡的指示脱了羽绒服,对应随说:“出了一点点汗。”
应随递出纸巾给方忆:“你替她擦擦汗,我回去拿毛巾。”接着他又问应珍热不热,看着她敞开外套,才放心离开。
应随走后,方忆接替了陪玩任务,他走到转弯路口时,鬼使神差驻足回望,她们仨凑到一块,方忆正低头解那团乱麻似的风筝线,阳光在她头上镀上流动的金,她整个人着光,他怔了怔,胸腔里涌出无限柔情,不等方忆觉他的目光,他转身加快脚步,迫切地想要快返回她们身边。
永乐镇的红白喜事总要回赠毛巾,老太太那只杉木箱子里攒了一大叠五颜六色的簇新毛巾,回到家,应随从里面挑了一张面料柔软的毛巾。他走出院子后突然顿住脚步,倒回去重新带上刚才拿回来的方忆的外套,想着一会儿若是放完风筝或者太阳落山没有立即穿上衣服,也许会着凉。
他全然不知这一举动落到老太太眼中挺不对劲的,老太太了解应随,他是一个细心妥帖的人,但与异性相处的分寸把握得当,就连对门的何清,两人同岁,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同学兼朋友,这么多年从未见他与何清相处时做出任何会引起别人猜疑的举动。他拿着方忆的外套,虽说可能是捎带手的事,但老太太总觉得不同寻常。
放了两个小时风筝,葡萄终于感到累了,小女孩今天没睡午觉,消耗掉太多能量,刚把风筝收起来,便张开双臂朝方忆扑过去要她抱。
方忆接住她,瞧她一副电量耗尽后困倦的样子,笑问:“是不是想睡觉了?”
葡萄点点头,眼皮已经开始打架:“嗯……”
四岁的小女孩,抱在怀里沉甸甸的,尤其是她软软趴在肩头睡着以后,需要方忆用力托住她,防止她滑下去,没一会儿她的手臂就开始酸,于是便将葡萄交给应随接手,两人交换的瞬间,小女孩迷迷糊糊睁开眼睛,见到是今天才认识但她挺喜欢的应叔叔,便没有抗拒,换了一个更宽阔怀抱,她重新睡着了。
方忆揉了揉颤的手臂,看着抱着小女孩依然轻松的应随,在他结实稳固的臂弯里,葡萄睡得更加香甜,她拍了张照片给朱心怡向她汇报:“咱女儿放了两小时风筝放累了,现在睡得真可爱。一会儿要叫醒她吗?还是让她自然睡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