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及大臣根据考生的表现,会划分档次。
共有三甲,一甲只有三个人,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
殿试后还榜上有名的,将会被派任官职。
不过此时分派的官职都不高,得到的很可能只是一个七品县令或者从七品的县丞而已,离做大官还远着呢。
这些都是寄姐平时在魏楹口里问来的。
状元的产量实在是不高,三年全国才一个。
比起现代一场高考,就要出文理六十多个省级状元,是完全不在一个概念上的。
而且,贡生也是有人数限制的,一般只有三百个
。
而文人心目中最高的荣耀还不是状元,而是三元及第。
也就是省级、全国还有在皇帝心中都是第一才行。
这样人一百年也不一定出得了一个。
太不容易了,怪不得很多人从少年郎考成了白头翁呢,怪不得范进中举后要疯掉呢。
沈寄偷偷去打量魏楹,不知道他日后会不会顺利?
如果要一直考下去,那可是所耗不菲。她可不能一直帮忙供着。
沈寄早就打算好了,等到她攒够了钱,她就要赎身。
当然,魏大娘可以不给她赎,那她到时候就得想点法子了。
反正她能攒够二两,那给魏家挣的就不只二十两了。
她可不能一直当他们家的摇钱树。
至少到时候大家的分成得变一变。
第9章
魏大娘之前都只有能力送魏楹到村里的私塾。
这次她想送他到镇上的书院去,得五钱银子一个月的束脩呢。
如今,魏家也就一两多银子的家底。
听说魏楹在十里八村念书是念得最好的,不过乡下孩子也很少有机会像他这样专心念书就是了。
下一次赶集的时候,魏大娘将家里攒的四十个鸡蛋带去卖了八十文。
沈寄的鱼丸汤依然是早早收摊卖了两百来文。
这次她得了二十文的分红,十中抽一这是魏家母子给她的酬劳。
旁边那些来魏家用自家的菜换取了福气结几种做法的大婶,今天也摆起了地摊售卖。
只是生意比魏大娘却差了许多。
这十种沈寄之前已经卖出去二三百个,每一种也有二三十个。
许多人买了回去也拆开来看过,然后大致知道了是如何编织的,逐渐传扬开。
有些心灵手巧的还发明了新的编法,这些新旧做法也在闺中流传开来。
所以,再售卖同样的就没什么市场了。
不过,各人还是卖出去十个,只是价格是降了不少。
还有人特意来看了看有没有新品种卖,估计也是想买回去学。
红绳便宜,而且编这个本来就不费事。
还有个吉祥的名字,带上身上既可以当小饰物也可以辟邪。
今天的情形当然和几个大婶的预期相差很大。
她们今日看到沈寄和魏大娘没再卖福气结还暗自心喜来着。
结果没想到自己辛苦编出来的,却和那日看到魏大娘售卖的热闹情形大为不同。
可是,沈寄教了她们,而且自己也没再卖了,她们也无话可说。
只能在旁边眼红地看着魏家的鱼丸汤依然热卖。
这三个婶子里有一个是里正的女人,另外两人都是以她为首。
其实今天卖福气结她们也是有赚头的,只是比沈寄头两次卖的时候小了不少。
有些人的心是不懂满足和感恩的,尤其是还看着魏家的鱼丸汤依然像上次一样卖了那么多钱。
哼,怪不得肯告诉她们,是明知道会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