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我靠菜谱 > 第7章 七夜灶火试阎王(第1页)

第7章 七夜灶火试阎王(第1页)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瓦当上最后一滴雨珠坠下,“啪”地打在青石板上,惊醒了榻上的苏晏清。

她摸黑坐起,怀里的调令还裹在帕子里,边角硬得硌人,像块烧红的炭,烫得她心口疼。

案头那盏省油灯早灭了,她摸索着划亮火折子,昏黄的光映出祖父留下的残卷。

泛黄的纸页上,“味能疗心”四个字是祖父用朱砂写的,笔锋苍劲如刀,当年他手把手教她辨认时的温度,忽然顺着指尖爬上来。

“清儿,食之一道,不止填肚腹,更要医人心。”

她指尖抚过“疗心”二字,墨迹在火折子的热意里泛开极淡的红,像渗了血。

窗外忽然掠过一阵穿堂风,吹得残卷哗啦作响,一张碎纸片从页缝里飘落——是她前几日整理时漏掉的,上头歪歪扭扭记着:“天启七年冬,宫宴用膳,三皇子食蟹后腹痛,御厨张九斤被杖毙,原是蟹肉混了柿子……”

她浑身一震,火折子“啪”地掉在案上。

三皇子?

天启七年正是祖父案那年。

她弯腰捡起碎纸,烛芯“滋”地爆了个花,映得字迹忽明忽暗。

这几日值夜时总见萧决在膳房东窗下停留的画面,突然撞进脑海——他每夜子时三刻准来,脚步比巡查时慢三分,呼吸比寻常重半分,像只被香气勾住脚的兽。

她翻出床底那册空白账簿,封皮是她亲手糊的,题名《夜灶录》三个字还带着墨香。

第一页写着:“第一夜,风雪,玄镜司都督过膳房,驻足七息。是日煨安神酸梅汤,陈皮三两片,山楂去核,取酸敛之性。他眉心微松,雪落肩头未觉。”

第二页:“第二夜,霜重,煮醒脾姜糖粥。姜取新姜,糖用南蔗,姜辣破寒,糖甘缓急。他停步时喉结轻动,喉间有吞咽状,手按刀柄,似在克制。”

第三夜疏郁桂花露,第四夜养血红枣羹,第五夜清火莲心茶……每一页都夹着干枯的梅枝、焦黑的姜皮、碎成星子的桂花,像一串被串起来的月光。

“哗啦”一声,门闩轻响。

苏晏清迅合上册子塞进灶膛旁的砖缝,抬头正见崔嬷嬷端着陶壶进来,银上沾着星子似的雪末:“姑娘又熬到这时候?老奴煮了热粥,趁热喝两口。”

“嬷嬷,您怎的又起来了?”苏晏清忙扶她坐下,陶壶里飘出小米粥的甜香,混着灶膛里未熄的柴火气,“不是说过,夜里我自己来就行?”

崔嬷嬷拍了拍她手背,掌心的老茧磨得她痒:“当年你祖父在御膳房,总把新熬的糖蒸酥酪塞给我这粗使婆子。如今能替姑娘添把柴,是老奴的福气。”她忽然压低声音,“方才我去井边打水,瞧见周全那小子蹲在柴房后,眼睛直往你这儿瞅。”

苏晏清心头一凛。

周全是膳房新调的小吏,仗着有个在尚食局当差的表舅,总爱挑刺儿。

前儿她用了半块新到的南糖,他能在廊下骂半个时辰“女官不知稼穑”,此刻蹲在柴房……

“嬷嬷先回屋,我去看看。”她拿了把铜勺揣在袖里,掀开门帘出去。

雪不知何时又下了,细盐似的落着。

柴房后堆着半人高的干柴,阴影里有个缩成一团的身影,正踮脚往膳房窗纸瞧。

苏晏清放轻脚步绕过去,正撞上周全举着个纸卷往怀里塞,脸上的得意还没来得及收。

“周小吏好兴致,大冷天的在柴房赏雪?”

周全吓得一哆嗦,纸卷“啪”地掉在雪地上。

他弯腰去捡,苏晏清先一步拾起来,见上面写着:“女博士夜炊不歇,行迹诡秘,疑与玄镜司某官有私。”末尾按了个朱砂指印,红得刺眼。

“苏姑娘误会了!”周全额头的汗混着雪水往下淌,“我、我是怕你一个姑娘家夜里招麻烦,想替你递到玄镜司……”

“替我递?”苏晏清将纸卷对折,指节捏得白,“玄镜司的暗桩在东市茶楼,你表舅每月十五去收信,当我不知?”

周全脸色煞白。

她将纸卷塞进他手里,指尖戳在他腕间的“千日红”胎记上——那是尚食局杂役的标记:“你若真想递,明儿我陪你去。但你要想清楚——玄镜司的萧都督最恨诬告,你猜他是先审你的密报,还是先审你这双爱偷看的眼睛?”

周全连滚带爬跑了,雪地上留下一串深浅不一的脚印。

苏晏清望着他的背影,指腹摩挲着纸卷上的折痕,忽觉这局棋才刚摆开,有人急着当棋子,倒省了她布局的功夫。

第七夜。

苏晏清起了个大早,让崔嬷嬷去后园扫了半瓮新雪。

雪水在铜锅里咕嘟作响,她往里头丢了七颗乌梅,又加了把山楂泥——酸能泻肝,她要替萧决破了那股沉在心底的郁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