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骤然炸开。
“她真吃了!”
“和将士们吃的一模一样!”
“我们还在担心有毒,她却拿命在试!”
阿豆眼眶通红,抱着那本试吃记录册,冲进人群,逢人便展:“你看!每一口都记着!水几碗,眠几刻,脉几数!她没骗人!”
有人跪下,有人落泪,更多人攥紧拳头,低声怒骂:“是谁在造这种谣?想害前线将士饿死不成?”
苏晏清站在高处,听着喧哗,却未露喜色。
她望着天边翻涌的云层,心中清明如镜。
毒不在粮中,而在人心深处。
周怀瑾不会无端难,这流言背后必有筹谋已久的力量。
名医联名?
哪有真正的医者会信“精气成毒”这等荒谬之说?
除非……他们本就不为真相,只为搅局。
而最可怕的是,这些人,早已渗透进民生最细微的缝隙里——连一口饭的安全,都能成为权力博弈的棋子。
她正欲转身离去,忽觉袖角一动。
梁仓正低着头,双手呈上一封密函,指尖微颤,嗓音压得极低:“苏使……有些事,我本不该说。但再不说,怕要误了大局。”
她接过,不动声色收入袖中。
目光却在他脸上停留片刻——这小吏眼底有血丝,唇色白,像是几夜未眠。
“你查到了什么?”
他摇头,只道:“请苏使看完再决。若我所言属实……有些人,藏得太深了。”
苏晏清点头,转身步入内堂。
门掩上的刹那,她抽出密函,展开仅一眼,眸光骤冷。
纸上赫然列着那几位“名医”的履历——
三人曾为周府旧仆,医术浅薄,早年因行医致死被逐出医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二人受周家姻亲商号常年供养,每年冬至必收“药膳礼金”;
更有一人,曾在三年前替某盐商伪造疫病文书,事后悄然隐退……
她的指节轻轻敲在“阴毒说”三字上,唇角浮起一丝极淡的冷笑。
砖里没毒。
可人心里的毒,已经生根了。
苏晏清步入内堂,脚步未停,指尖却已扣紧袖中密函,纸页边缘几乎嵌入掌心。
她屏退左右,独坐于案前,烛火摇曳,映得眉目沉静如水,眼底却暗流翻涌。
那纸上罗列的每一个名字,皆如一根细针,刺入她早已织就的推演之网。
她早知流言非空穴来风,却未料其根系竟深至此——不是朝堂博弈的寻常攻讦,而是自民间细壤中悄然滋生的毒藤,缠绕着民生命脉,借“仁心”之名行戕害之实。
她闭目片刻,脑海中浮现三日前百姓围堵粮车的场面:妇人抱着孩童高喊“莫害我儿”,老农拄杖怒斥“官家又来骗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