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兴宗的腔调里,带着一丝毫不掩饰的讥讽。
“巧言令色,粉饰太平。用一堆圣人教化的空话,就想将这足以动摇国本的巨大隐患,轻轻揭过?”
“你以为,朕是三岁的痴儿吗!”
“你的仁德,是写在纸上的仁德。你的聪慧,是结党营私的聪慧。你解决不了问题,便将问题遮掩起来,甚至还想着用它来彰显自己的美名!”
“你比你大哥,更让朕失望!”
如果说对大皇子的斥责是耳光,那对二皇子的这番话,便是一柄无情的重锤,将他所有的伪装,所有的骄傲,所有的算计,都砸得粉碎!
祝元丰那张总是带着悲悯微笑的儒雅面具,寸寸龟裂。
他脸上的肌肉不受控制地抽搐着,那双总是显得温润的眼睛里,第一次,流露出了真实的,狼狈的恐惧。
“父皇……儿臣……儿臣没有……”
他的声音,干涩而又颤抖。
最终,他也和他的大哥一样,浑身一软,瘫跪在地,面如死灰。
他身后的文官集团,更是噤若寒蝉。
辅张敬低着头,整个身体都在宽大的官袍下剧烈颤抖。
他所有的谋划,所有的铺垫,在皇帝这番毫不留情的剖析面前,都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两个。
大明王朝最耀眼,呼声最高的两位皇子。
一个被斥为莽夫。
一个被斥为骗子。
在短短一炷香的时间内,被他们的父皇,亲手从云端,打落尘埃。
整个太和殿,陷入了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
所有人都低着头,不敢去看龙椅之上的那道身影,不敢去承受那份滔天的帝王之怒。
祝兴宗终于不再看那两个让他失望透顶的儿子。
他的视线,穿过跪倒一片的文武百官,落在了那个从始至终,都孤零零站立的身影之上。
在那一瞬间,他胸中的滔天怒火,和他心底那份冰冷的失望,都如同潮水般退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滚烫的,自肺腑的,毫不掩饰的欣赏与赞许。
“元瑾。”
他的腔调,第一次,变得温和。
祝元瑾的身体,微微一震。
“你很好。”
祝兴宗的声音里,带着一种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欣慰。
“你没有被那些虚名和权位蒙蔽双眼,你没有像你的兄长们那样,只想着如何讨好朕,如何拉拢朝臣。”
“你敢于直面问题,敢于揭开那血淋淋的伤疤,甚至不惜与满朝文武为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才是朕的儿子,这才是我大明皇子,该有的担当!”
这是祝兴宗登基二十三年来,第一次。
第一次在如此公开的场合,用如此之高的言语,评价他的一个儿子。
更是第一次,用如此亲近的,带着骄傲的腔调,称呼祝元瑾。
祝元瑾那一直紧绷的,因为常年压抑而显得有些佝偻的肩膀,终于,在这一刻,有了一丝微不可察的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