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发家致富考科举 一口吃完全文免费阅读 > 第41章(第1页)

第41章(第1页)

谢凡正在家中休闲放松,时不时畅想一千二百亩田地减免赋税。殊不知他已被淘汰。

偏偏凡事有万一。高长德为天子帝师,自是当今皇上心腹。高大人赞同皇上锐意革新,与杨大人拘泥于成法自是不同。正、副主考官政见不合,高大人便有意多多“搜落卷”。

与寻常“搜落卷”不同,高大人少看房官“落卷”,偏偏多看杨大人不取之卷。恰恰好,一日一众考官阅卷已完成十之八九。高大人在杨翰林案头上众多朱卷中,瞥见一份朱卷兼有蓝笔“高荐”,与墨笔“不取”。他心下好奇,便拿起用心阅读。

高大人才高八斗,又老于政事。一读之下,便觉四书经义文章略有可取,诏、表、诰却是稀松平常。只是末了策论,文采倒是其次,所言甚是大胆。小小秀才,居然言及海贸与军户,言辞还颇为犀利。可惜所思所想,实有几分幼稚。

“卫所军户乃是祖宗成法,各地都司多年经营,其中关系盘根错节。开放海贸,改革户籍,改弦更张,又岂能如此轻而易举。”高大人微微一笑,暗暗思忖。

高大人何等聪明,自然明白此卷为何被杨翰林“不取”。他身为皇上股肱,自然知道此行作为正主考,重在压制副主考。

于是阴错阳差,谢凡这份朱卷历经曲折,终于取中。

注释:*出自清代名臣林则徐《请定乡试考官校阅章程并防士子剽袭诸弊疏》

第52章举人老爷

然而放榜之前,谢凡还以为自己名落孙山。

因为戊午年考生人数众多。诸位考官勉力批阅试卷,也在九月中旬方才完成任务。所以放榜较往年迟了半月。在等待放榜这一个月里,众多考生和考生家人心里不可谓不煎熬。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比如,陆平友。

他场便在恭房旁被困了整整三日,勉力答题却也未能完卷。最终还被号军暴力清场,叉出贡院,可谓斯文扫地。陆家虽非名门望族,也是一方富户。陆平友作为长孙,自小也是被家人娇宠着长大,从未吃过这般苦头。经过这三日磋磨之后,陆平友彻底放下功名二字。只求利禄,已打定主意来年开春便随父亲去北方行商。

陆有富明白科举辛苦,因此十分赞同大孙子这一决定。甚至也力劝小孙子也放下举业。只是陆平恭主意未定,欲等放榜再论。

对陆家来说,两个孙子都已有了秀才身份,在十里八乡得了体面,已是喜出望外。反正家里日子过得滋润,也不必逼迫子孙辛苦读书求功名。在陆有富看来,陆平友早些开枝散叶,陆平恭早些成亲才是正经。

于是他打探小孙子是否继续读书之余,更力劝他早些成亲。

结果陆平恭一口回绝,态度坚决,毫无转圜。陆有福无计可施,又转头去劝陆平友多同妻子伍氏亲近,好早些生儿育女。

可惜陆有福在小孙子处碰了硬钉子,又在大孙子处碰了软钉子。陆平友嘴上千好万好,一一答应。身体上却很诚实,绝不配合。原先借口读书整日写作文章,如今转战商场每天研究账本。

偏偏伍氏从不懊恼。原先丈夫在家,长住书房。她每日只做女红、管家事,从无怨言。如今丈夫预备要去外地经商,伍氏来信也不挽留,反而一力支持。

陆有富在两个孙子处碰了钉子,只好便转而亲近两个妹妹。

谢老秀才和谢凡不知其中内情,只是每日见着陆舅爷带着张老夫人和陆氏外出玩耍。三兄妹今日看南戏,明日游秦淮,后日又去钟山玄武湖。金陵繁华,秋高气爽,三位老人好不快活。

和妻子逍遥快活截然不同,谢老秀才留在南京却是百无聊赖。他借住张家本就有些别扭,城内吃喝玩乐他也不喜,更素来与大舅子、大姨子处不来。眼看着陆氏和哥姐亲近,欢乐祥和,再说谢凡还等着乡试放榜。他总不好自己一人回家。于是祖孙两人每日只是大眼瞪小眼。

谢老秀才前几日看在孙子乡试辛苦,勉强忍住不曾开口。时至九月,他终于忍不住叫孙子将场中所作文章默出来,自己也好参详一番。

谢凡坳不过祖父,只好大致写下,交给祖父观瞧。

谢老秀才先读经义,连连点头,老怀甚慰。又读诏、判、表、诰,也觉通顺流畅。末了读到策论,谢老秀才放下纸张,“啪”一声,拍案而起。

谢凡被吓了一跳,正想询问这是为何。谢老秀才便抢先开口,叫福顺将门窗关上,又打他出去打扫院子。

待福顺出了门,谢老秀才方才对谢凡语重心长说起,在科场上,实在不该妄议祖宗成法与朝廷国策。

谢老秀才一脸严肃说道:“正所谓‘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我朝虽素来优待读书人,未有因言获罪。可我辈亦须得谨言慎行,免招无妄之灾。朝中大臣言官可诤言进谏,然其中“卖直”求荣者,亦曾被圣上当廷杖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