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发家致富科举路穿越种田纪事 > 第76章(第1页)

第76章(第1页)

因太祖洪武皇帝《皇明祖训》有云:“凡天子及亲王、后、妃、宫人等,必须选择良家子女,以礼聘娶,不拘处所;勿受大臣进送,恐有奸计。”

张皇后之父,便只是一位北京国子监监生。偏偏张皇后虽然出身普通,却不只美丽柔顺。更是娴静持重,为人大度,更用心侍奉太后。合宫上下人等,莫不心悦诚服。

可惜天道忌全,帝后恩爱和睦,张皇后却始终未能成功诞育嫡子。

传统社会之下,一个女子一生是否幸福美满。一多半取决于她是否有儿子。

基于这一观念,有人便认为,如果一个男子真心深爱一个女子,便是想和她生育孩子。

当今天子便是如此。

因为他深爱皇后,他热烈渴望与皇后诞育嫡子。即位之初,甚至有意远离其他后宫嫔妃,希望自己与皇后所生嫡子,也是长子。

以至于北京城中曾有风传,当今圣上做太子时便纵欲过度,身体空虚。所以皇上有心无力,辜负三千佳丽,导致子嗣艰难。

更有言官御史曾经劝谏皇上,不如早日过继近枝宗室子嗣。惹得年轻天子龙颜大怒。

只是可惜,虽然张皇后也曾多次怀孕,却也多次流产。

顺利生产只有两次:一位小公主,一位小皇子。也算是儿女双全。

这位嫡出皇长子凝聚了帝后深情,父母厚爱,大明国祚。皇帝甚至早早写好了立太子诏书。

可惜皇长子没过满月,便过早夭折。虽然此时婴儿夭折率极高,但还是给了帝后沉重一击。

万幸张皇后所生公主健康长大,对于帝后颇为安慰。可是公主无法绵延国祚,重要程度自然不可与皇子同日而语。

于是皇帝也渐渐放下嫡长子这一执念,开始临幸宫中其他妃嫔。

紫禁城中,便陆续有皇子与公主降生。

张皇后从小接受传统教育,素来宽宏大度。倒也不曾显露嫉妒,反而替天子欣喜。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却张皇后再次怀孕,又在六月身孕时流产。

频繁生育、怀孕、流产,结合再一次丧子之痛。多重打击彻底击垮了张皇后。

于是大明年轻的皇后,溘然长逝。

历来皇后丧仪隆重程度,多是由皇帝丈夫对皇后妻子重视程度而定。比如洪武年间,太祖爱重妻。所以孝慈高皇后马氏丧礼便是十分隆重。

张皇后崩,皇帝哀恸不已。所以丧仪也颇为隆重。

天子本人辍朝一月,服缟素,日行三奠。连百官例行致哀,都派了锦衣卫监督盯梢。

古往今来,几乎从未有哪位皇后之丧,曾引起过如此朝堂震动。

不仅皇后丧仪格外隆重盛大,仅次于孝慈高皇后。

皇帝也因心情不佳,对于朝臣格外严苛。

除去派遣锦衣卫监督文武百官举哀,连命妇举哀亦是打宫中尚宫监督。

这可辛苦了一众养尊处优的三品及以上命妇。

此时女子得封诰命多因丈夫、儿子、孙子,甚至曾孙子成为官员:

一品官员曾祖母、祖母、母、妻称一品夫人;

二品官员祖母、母、妻称夫人;

三品官员祖母、母、妻称淑人;

一品至三品官员,皆是经过多年宦海沉浮,方才荣升高位,因此少有青年。

这些官员之曾祖母、祖母多已经亡故,诰命只能追赠。而官员母亲与原配正妻,也不会年纪轻轻。

故而清宁门外为皇后致哀的一众外命妇,绝大多数,便是所谓“小脚老太太”。

这些“小脚老太太”平日里,不事生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现下在日头里狠狠“立规矩”,实在出体能极限。

头一日高大人便感不适。他妻子李氏淑人与高大人年龄相仿,也是古稀老人。

可是身为三品淑人,为了丈夫体面与多年所受传统文化教育,亦是勉力强撑。头一日还好,第二日却再也承受不住,眼前一黑,昏死过去。

有三品淑人昏倒,宫中尚宫也是慌乱起来。即刻打宫中司药女官救治,又将李淑人抬到宫中偏殿歇息,还请来太医院医官诊治。

只可惜李淑人年纪已大,这两日操劳,耗尽了她最后一丝生气。不日便撒手西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