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瞧不上宋理宗的昏聩懦弱,但这份为人父者对女儿的牵挂,他却能体会。
早年失怙的经历,让他对亲情别有一份珍视。
既然全真教危机已解,孙婆婆也欣然随行,龙儿再无牵挂,早些回到临安那座更为舒适宽敞的府邸,于大家而言都是好事。
小龙女闻言,轻轻颔,她本无不可,只要跟在杨过身边,天涯海角皆是归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郭芙自是欢喜,她虽在襄阳多年,但毕竟此处战火纷飞,终归有些阴影,临安帝都的繁华与家的温馨更令她向往。
赵矜更是明眸一亮,她虽留恋与夫君在外自在的时光,但想到父皇的担忧,也觉该回去了,更何况是与夫君一同归家,心中满是甜蜜。
令人稍感意外的是,郭靖与黄蓉此番也决定一同前往临安。
黄蓉拉着郭芙的手,对杨过笑道:“过儿,如今北边有吕将军他们守着,靖哥哥和我难得偷闲。
芙儿嫁了你,我们这做爹娘的,也该多去你们家中走动走动,享享天伦之乐了。
再说,自临安往东不远便是出海口岸,顺道回桃花岛看看也便宜,这些年困守襄阳,骨头都快生锈了,正好借此机会,重游江湖,松散松散筋骨。”
郭靖虽不言不语,但那饱经风霜的脸上也流露出温和的笑意,默认了黄蓉的安排。
他一生为国为民,背负重任,如今眼见女婿威震天下,北敌暂平,南宋军心民心空前凝聚,这份重担似乎终于可以稍稍卸下几分。
能与家人同行,重温昔日与蓉儿携手江湖的时光,再去桃花岛,对他而言,亦是难得的慰藉与期盼。
这一提议,自然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赞同。
更巧的是,那在襄阳隐居的老顽童周伯通与瑛姑,不知从何处听得了消息,竟也兴致勃勃的寻了过来。
老顽童扯着杨过的袖子,像个孩子般嚷嚷:“好兄弟,你们这大队人马热热闹闹地去临安,怎能少了我老顽童?
瑛姑最近也总说闷得慌,正好一起去玩玩!听说临安有好吃的,好玩的,可比这山里有趣多了!”
瑛姑在一旁,依旧是那副清冷模样,但眼神中对着周伯通时却满是纵容,她对着杨过等人微微颔,态度客气:“有劳诸位了。”
她与周伯通年纪虽长,不喜常年奔波,但偶尔出来走走,尤其与郭靖他们这些故人同行,倒也觉得不错。
尤其是杨过,在她心中如同天神一般,依然保持敬畏。
于是,一支颇为壮观的车队自襄阳城东门缓缓驶出。
杨过、小龙女、郭芙、赵矜、孙婆婆同乘两辆宽敞马车,郭靖、黄蓉、周伯通、瑛姑或骑马或另乘马车相伴。
此外还有若干随行伺候的仆从以及一队精锐的护卫亲兵,旌旗招展,车马辚辚,好不热闹。
离城之时,无数襄阳百姓自聚集相送,欢呼声、祝福声不绝于耳。
杨过骑在马上,对着热情的民众频频拱手,直到车队远去,那欢呼声仿佛仍在身后回荡。
此番东归,不同于上次北上终南的隐秘与后来的急迫,气氛显得格外轻松惬意。
时值秋高气爽,天青云淡,沿途稻浪翻金,丹桂飘香,一派江南富庶安宁的景象。
行程并不赶,众人走走停停,仿佛真的是一场期待已久的出游。
周伯通是队伍里的开心果,时而窜到杨过马前问他何时再比划比划,时而又跑去逗弄郭靖带来的那对白雕,偶尔还拉着赵矜问一些皇宫里的趣事,引得众人莞尔。
瑛姑大多时候只是静静看着,偶尔与黄蓉小龙女她们说上几句,气氛倒也融洽。
郭靖与黄蓉并辔而行,看着眼前这喧闹而又温馨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黄蓉低声道:“靖哥哥,你可曾想过,有朝一日,我们还能如此轻松地行走江湖,身边儿女环绕,故友相伴?”
郭靖握住她的手,虎目中满是温情:“是啊,蓉儿,这一切,多亏了过儿。”
他望向队伍最前方那个挺拔的青衫背影,心中充满了欣慰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