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等安排,可谓深谙人情世故。
若让杨过坐于主位,于忽必烈而言,在手下面前太过难堪,姿态低得近乎乞怜。
若自己仍踞主位,又恐杨过不喜,显得不够恭敬。
这般不分彼此,既显亲近,又保全了双方颜面,更能营造一种平等交谈的氛围。
仅此一着,便可窥见忽必烈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其心思之缜密、应变之灵活,绝非幸致。
更妙的是,忽必烈并未让任何文臣武将作陪,偌大的帐中,仅有他与杨过二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心知肚明,杨过此来绝非单纯蹭饭,必有要事相商。
而有些话,无论是表达忠诚,还是讨价还价,有第三者在场,都难以启齿。
这独处的空间,便是他精心准备的舞台。
“杨公,请!这是小王命人特意宰杀的最肥美的羔羊,选取最鲜嫩的肋排,用草原上的野葱、沙棘果腌制,再以果木慢火炙烤,您尝尝看,可还合口味?”
忽必烈亲自执刀,从那烤得外皮金黄焦脆、内里肉质粉嫩、滋滋冒着油花的羊排上,片下最精华的一块,放入杨过面前的银盘之中。
他的动作熟练而自然,脸上带着热情洋溢的笑容,仿佛真的只是在招待一位远道而来的好友。
杨过也不客气,拈起那块羊肉。
入手温热,油脂的香气混合着果木的熏香与香料的味道直冲鼻腔。
放入口中,轻轻一咬,外皮的酥脆与内里的鲜嫩形成了绝妙的口感层次,浓郁的肉汁在舌尖迸,野葱的辛香与沙棘果的微酸恰到好处地中和了肥腻,只留下满口的醇厚与满足。
“好!”
杨过由衷赞道:“王爷这烤羊的手艺,怕是比临安城里的御厨还要高明几分了。”
他并非虚言奉承,这纯天然、无污染,又经过精心烹制的草原风味,确实别具一格,勾起了他前世记忆中对这种粗犷美食的喜爱。
见杨过喜欢,忽必烈心中更喜,连忙又拿起银壶,为他斟满一杯浓稠醇香的马奶酒。“杨公再尝尝这奶酒,是部落里最擅酿酒的老人所制,窖藏了三年,口感最为醇厚。”
杨过举杯浅尝,奶香浓郁,酒味甘冽中带着一丝独特的酵酸味,入口顺滑,后味绵长,与烤羊肉正是绝配。
两人便这般,围着矮几,大快朵颐。
除了烤羊排,还有大锅炖煮的、汤汁奶白浓郁的手把肉,蘸着粗盐和野韭菜花酱,原汁原味,鲜美无比。
有烤得香气扑鼻的牛胸口,肥而不腻,嚼劲十足。
有用草原黄蘑、沙葱与羊肉丁炒制的馅料,裹在薄如蝉翼的面皮中蒸制的烧麦,皮薄馅足,一口下去,汤汁四溢。
更有各种奶制品,如奶皮子、奶豆腐、嚼克等等,风味独特。
杨过吃得甚是畅快,他来此世后,虽尝遍美食,但如此地道、丰盛的蒙古盛宴,也是难得一遇。
他胃口极佳,来者不拒,吃得酣畅淋漓。
忽必烈在一旁殷勤伺候,添酒布菜,眼见杨过神情愉悦,他心中那份忐忑也渐渐被一种投其所好的成就感所取代。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帐内暖意融融,肉香、酒香、奶香混合在一起,气氛颇为融洽。
忽必烈见时机成熟,挥手让侍候在帐外的仆役撤下残席,送上了滚烫的、用砖茶与牛奶、盐巴熬煮的咸奶茶,以及几碟时令的干果和蜜饯,用以解腻。
距离杨过来此,都已经过了大半天了。
忽必烈是很沉得住气的。
一直到了现在,他才开始准备询问事情。
捧着温热的奶茶,忽必烈脸上的笑容更添了几分郑重,他斟酌着语句,小心翼翼地问道:“杨公此番驾临,想必不单单是为了品尝小王这粗陋的饮食吧?若有驱使,但请吩咐,小王必当竭尽全力。”
他依旧沿用杨公的敬称,语气谦卑,将姿态放得极低,却又巧妙的将话题引向了正事。
杨过慢悠悠地品了一口咸香醇厚的奶茶,放下茶碗,目光平静的看向忽必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