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不瞒您说,经此前种种,我已彻底想通,既然你我本就可能源出一脉,同为炎黄子孙,又何苦同室操戈,让亲者痛仇者快?
之前与杨公为敌,实乃忽必烈一生最大之谬误,平白坏了你我和气,至今思之,犹自懊悔不已。”
他这番话,半是真心的后怕与反省,半是顺势而为的表态。
“今日得蒙杨公宽宥,愿予前程,忽必烈在此立誓,自此之后,必竭心尽力,为杨公,为这即将一统的天下效力,绝无怨悔!”
他目光坚定,随即又带着一丝恳求道:“我只求杨公一事,待天下安定,望能给我蒙古部众一条生路,予他们融入华夏之机会。
忽必烈可以在此承诺,待大局一定,世间将不再有蒙古与汉人之分,凡我麾下子民,皆将以汉人自居,习汉文,行汉礼,认同华夏!毕竟,追根溯源,我们或本就是同支血脉,合该为一家人!”
这番话,可谓是彻底表明了心迹,甚至主动提出了民族融合的终极方案。
这不仅仅是投降,更是带着整个部族文化和政治身份的全盘归化。
忽必烈的通透与决断,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深知,唯有彻底融入,才能消除未来的隐患,也为他自己和部众谋得一个长远安稳的未来。
杨过听完,凝视忽必烈片刻,缓缓点头。
他看得出来,忽必烈这番话并非全是权宜之计,其中蕴含着对现实的清醒认知与对未来的务实规划。
能想到这一层,并且有魄力主动提出,足见其眼光与格局。
“你能作此想,甚好。”
杨过语气平和,却带着一份应允的重量:“天下本一家,何须分胡汉?未来之世,当以文化认同,而非血统出身论之。
孔子也曾说过,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你既有此心,我便可许你及你麾下部众一个前程。
北地广袤,未来治理,开拓西域,乃至更遥远的西方,皆需人手,你好生整顿部众,约束兵马,待我号令即可。”
得到杨过明确的承诺,忽必烈心中那块最大的石头终于落地。
他再次躬身行礼,这一次,是真正的心悦诚服:
“忽必烈,谨遵杨公之命!”
帐外,北风依旧,但帐内,一场影响深远的归顺,已然落定。
北地的格局,乃至整个天下的走向,在这一夜,被彻底改写。
而杨过麾下,也自此多了一位能力群、熟悉漠北情形的重将。
这将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因为忽必烈及其手下的兵马,绝对是如今天下最厉害的兵马,甚至可能都没有之一。
这对于杨过来说,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助力。
统一的车轮,开始加转动。
喜欢神雕杨过:我获得了签到系统!请大家收藏:dududu神雕杨过:我获得了签到系统!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