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穿越神雕收杨过为徒 > 第432章 家祭无忘告乃翁(第3页)

第432章 家祭无忘告乃翁(第3页)

杨过微微抬手,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那告翁祠的匾额之上,心中亦是感慨万千。

他比在场任何人都更深刻地理解陆游那句诗的悲壮与无奈,也更清晰地知道,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这份遗志直至南宋覆灭也未能实现。

而如今,他亲手改写了这一切。这种亲手弥补历史遗憾,完成文明接力的感觉,让他素来冷静的心湖,也泛起了层层涟漪。

宋理宗在杨过的示意下,深吸一口气,努力挺直因长期被酒色掏空,而有些佝偻的身躯,率先步入了祠堂正殿。杨过紧随其后,文武百官按序跟随入内。

殿内,香烟袅袅,气氛庄严肃穆。

礼官高声唱喏,祭祀大典正式开始。

先是迎神、奠帛、献爵,一切依古礼进行,一丝不苟。乐工奏响典雅中和的乐章,仿佛在沟通天地,告慰先灵。

随后,便是最重要的环节,宣读祭文。

这篇祭文由朝中几位饱学鸿儒共同斟酌,数易其稿,最终由宋理宗亲自审定。

此刻,由礼部尚书亲自高声诵读。

祭文骈四俪六,文采斐然,先是追述陆游生平志业,赞其“忠愤之气,郁结于中,为诗文,泣鬼神而贯日月”,继而详述自蒙元南侵以来,神州陆沉,中原板荡的百年苦难,以及“幸赖天佑,降我蒙戎”。

这里明确指向杨过——如何“运筹帷幄,智勇天锡”,如何“造神兵利器,摧枯拉朽”,如何“光复故土,远迈汉唐”的赫赫功业。

当念到“今者,王师北定,非止中原,燕云重光,辽东归附,西域再通,大理来朝,版图之广,旷古未有”时,殿内殿外,所有听闻之人,无不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许多老臣,如文云孙这般年轻将领,甚至一些旁观的汴梁父老,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这不仅仅是胜利的宣告,更是对百年屈辱的彻底洗刷!

祭文最后,声调转为高昂而深情:“放翁有灵,其在九天!昔日遗志,今朝得偿!谨以华夏重光之盛,告慰先生于泉下!伏惟尚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伏惟尚飨!”

殿内百官齐声应和,声震屋瓦。

祭文宣读完毕,宋理宗赵昀,在杨过的目光示意下,上前一步,亲自执起御案上的酒爵,缓步走到陆游雕像前,将爵中清酒缓缓酹于地上,声音带着激动与哽咽。

他高声道:“放翁先生!朕……朕与天下臣民,今日告祭先生!王师已定中原,乃至更远!先生可以瞑目矣!”

话音落下,宋理宗自己已是老泪纵横。

他这皇帝做得憋屈,前半生沉溺享乐,后半生碌碌无为。

但在此刻,作为赵宋官家的代表,亲自完成这告乃翁的仪式,他内心深处那属于赵氏子孙、属于汉家天子的一丝血脉与尊严,似乎也被唤醒,与这举国上下磅礴的民族情感融为了一体。

紧接着,杨过迈步上前。他没有言语,只是肃立在陆游雕像前,深深一揖。

他身姿挺拔如松,这一揖,却仿佛承载了千钧重量。没有繁文缛节,没有激昂陈词,但所有人都能从这沉默的一揖中,感受到那份越言语的敬意、告慰与承诺。

他不仅收复了土地,更接续了那几乎断裂的文脉与国魂。

随着杨过这一揖,仪式达到了最高潮。

“告翁!”

“放翁——英灵永安!”

“大宋——万岁!”

不知是谁先喊出了第一声,随即,殿内殿外,文武百官,戍卫将士,乃至被允许在广场外围观的汴梁百姓,都情不自禁地跟着呼喊起来。

起初还有些杂乱,很快便汇成了整齐划一、震天动地的声浪。

这声浪如同积蓄了百年的洪流,冲破了所有的压抑与束缚,在汴梁城的上空回荡,激荡着每个人的心灵。

许多白苍苍的老者,朝着祠堂方向跪拜下去,以头抢地,泣不成声。

他们中,或许有人祖上便是从北方南迁,一生颠沛流离,终于在有生之年看到了故土回归。

或许有人自幼便听着父辈讲述陆游的诗句,那北定中原的梦想,早已刻入骨髓。

今日,这梦想以如此辉煌的方式实现,怎能不让他们激动欲狂?

喜欢神雕杨过:我获得了签到系统!请大家收藏:dududu神雕杨过:我获得了签到系统!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