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半阙相思下一句 > 第34章 回答(第2页)

第34章 回答(第2页)

“陛下笔法精妙,瘦硬通神,将原作市井之喧闹繁华,以如此清劲雅致的笔意勾勒出来,实乃……别开生面,独具一格。”

她斟酌着用词,声音尽量平稳,“尤其是这水流舟楫的动感,以及人物衣纹的勾勒,深得……深得书法用笔之三昧,下官……叹为观止。”

她避开了直接比较“像不像”,而是从笔法特点和艺术风格上切入,既表达了欣赏,又隐含了“与原作不同风格”的意思,算是险中求稳的回答。

赵佶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笑意更深了些,似乎对荣安能看出他融入书法笔意颇为满意:“哦?想不到你倒是个懂画的。看来朕的眼光不错,你这个郡主颇有有灵性。”

他话锋突然一转,看似随意地问道:“听闻你近日在皇城司,也在查些与市井百态相关的案子?譬如……那东南的花石纲?”

来了!终于切入正题了!而且直接点出了“花石纲”!

荣安心中凛然,知道真正的考验,此刻才刚刚开始。

她站在书案前,面前是皇帝未干的墨宝,身后是深不可测的雍王和心思难测的晏执礼,感觉自己如同站在了风暴眼的中心。

皇帝赵佶那看似随意的问话,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了一颗探路的石子,其漾开的涟漪却足以让置身其中的荣安心惊肉跳。

“花石纲”这三个字,直接切入了朱勔案最核心、最敏感,也最牵连广泛的领域。

电光石火间,荣安脑中飞运转。她深知自己此刻身份的复杂性——明面上是皇城司干当官,暗地里是蔡京之女、童贯下属、金人间谍,甚至……还有一层连她自己都尚未完全摸清、由皇帝暗封却未公开的“郡主”身份。这几重隐秘的身份,如同悬在头顶的剑,既是潜在的护身符,也可能成为催命符。在皇帝面前,她既不能表现得过于无知,显得无能,也不能过于锋芒毕露,引来猜忌,更不能暴露任何不属于“荣安”这个身份应有的信息和立场。

她的回答,必须精准地踩在一条无形的钢丝上。

就在她垂眸思索,组织语言的瞬间,目光无意间再次扫过书案上那幅气势恢宏的《清明上河图》临摹之作。

这一次,她的视线不再是欣赏其艺术价值,而是带着特工特有的、对细节和信息的高度敏感,如同扫描仪般掠过画中的市井百态、漕运舟船、商铺林立……

突然,她的目光在画中汴河河道、那些满载货物的漕船,以及几处看似寻常的商铺招牌上,猛地定格!

那些漕船的吃水线、货物的捆扎方式……隐隐与她之前调查朱勔通过“永济渠”转移资产时,了解到的某些漕帮隐秘运输特征有几分神似!

虽然画作是艺术加工,但张择端作画力求写实,这些细节或许并非完全空穴来风!

更让她心头狂震的是,画中几处商铺的幌子上,隐约可见的模糊字迹或图案,在她此刻高度警觉的头脑中,竟然与沈文渊交代的、那几个用于洗钱和转移资产的核心空壳商号的名称或标志,产生了某种诡异的、似是而非的联想!还有那些穿梭于市井、看似普通的各色人等,其衣着、神态,是否也隐晦地反映了当时不同阶层,包括那些被花石纲逼得家破人亡的底层百姓的生存状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幅描绘盛世繁华的传世名作,其背后,是否本身就隐藏着对这个时代尖锐社会矛盾的隐晦记录与批判?而皇帝临摹此画,是真的纯粹出于艺术欣赏,还是……他也隐约察觉到了这繁华表象下的汹涌暗流,借此画在思考着什么?

这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荣安的脑海!

她瞬间找到了回应的切入点!

她抬起头,迎向皇帝看似温和、实则深邃的目光,脸上适当地露出一丝属于年轻人的、带着敬畏与思索的神情,声音清晰而沉稳地开口。

“陛下垂询,下官惶恐。花石纲一案,牵连甚广,证凿如山,东南民怨沸腾,皆系于此。”

她先定下基调,承认朱勔罪大恶极。

然后,她话锋一转,目光再次落回那幅《清明上河图》上,脑中回想起在现代恶补的东国历史文学,语气带着一种引经据典的从容:“下官才疏学浅,然观陛下临摹此画,笔下方寸之间,尽显汴京百年之繁华,市井众生之百态。然则,《左传》有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画中这漕运之繁忙,商旅之云集,皆是太平景象。可若这漕运所载,非民生所需,而是累累奇石,压垮的是沿途百姓的身家性命,若这商铺所营,非公平买卖,而是巧取豪夺,积聚的是民脂民膏……那这画中繁华,便如同累卵之基,看似稳固,实则一触即溃。”

她顿了顿,观察着皇帝的反应。

赵佶脸上的笑容似乎淡了一些,眼神中多了一丝审视。

她继续道,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前唐玄宗时,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之典,劳民伤财,只为博美人一笑。然其所耗,尚不及今时花石纲之万一。朱勔借供奉之名,行劫掠之实,东南之民,怨入骨髓。方腊之乱,殷鉴不远。其势如野火,若不能及时扑灭源头,恐星火燎原,危及社稷根本。”

她直接将朱勔的行为与导致王朝衰落的典故联系起来,并点明了方腊起义的警示!

“故,下官愚见……”

她微微躬身,做出了最终的结论,“朱勔此人,罪大恶极,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正朝纲,不足以警示后来者!此乃……杀一儆百,势在必行!”

说到这里,她刻意停顿了一下,然后才用更轻、但足够让殿内所有人都听清的声音,补充了最后一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句。

“至于……此案之中,可能牵扯到的其他关联人员……或涉及朝堂体面,或关乎边境安稳……其中轻重权衡,尺度拿捏,则非下官一介微末小吏所能妄议。雷霆雨露,莫非天恩。如何处置,皆在圣心独断。”

她巧妙地将皮球踢了回去!

明确指出了必须严惩朱勔以平民愤、稳定大局的核心诉求,但对于可能牵扯出的更庞大的利益网络和朝中官员,她则暗示其复杂性和敏感性,将最终的决定权,恭谨而明确地交还给了皇帝本人!

这个回答,既表明了立场和担忧,展现了见识和胆魄,又恪守了臣子的本分,没有越俎代庖,更没有试图影响皇帝的最终决策!

话音落下,福宁殿侧殿内,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

原本漫不经心把玩着玉佩的雍王赵似,猛地抬起头,目光如电,次带着毫不掩饰的惊异与审视,直直射向荣安!

一直低垂着眼睑、戴着面具的晏执礼,眼睛几不可察地眨了一下。

而皇帝赵佶,脸上那惯常的、属于艺术家的温和笑容彻底消失了。他放下了手中的丝帕,双手负后,缓缓踱了一步,那双深邃的眼睛紧紧盯着荣安,仿佛要重新认识这个站在他面前的、看似恭顺的人。

所有人都没想到,荣安会给出这样一个……大胆、犀利,却又极其老练、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的回答!

她不仅看懂了画的表层,似乎更触及了画外之音,朝堂之局!借古喻今,直指要害,最后却又聪明地及时收手,将最终的决定权完美奉还。

这一刻,荣安感觉自己仿佛被三道性质各异、却同样具备穿透力的目光锁定,整个殿内的空气都因她这番话而彻底凝固。

她知道,自己赌对了方向,但也因此,将自己更彻底地暴露在了这权力中心。

接下来,是福是祸,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喜欢半阙河山请大家收藏:dududu半阙河山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