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半阙姑娘 > 第12章 打探(第2页)

第12章 打探(第2页)

“方腊的同党?跑到汴京来了?”

阿修罗一听,铜铃大眼顿时瞪得溜圆,蒲扇般的大手一拍大腿:“嘿!正好俺手痒痒!看俺不把他们一个个揪出来,砸成肉泥!”

荣安无奈地看了他一眼:“敌暗我明,不可莽撞。师父让我们暗中查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暗中?咋个暗中法?”

阿修罗挠头。

荣安深吸一口气,知道指望阿修罗制定缜密计划是不现实的,只能自己来。她结合晏执礼那番意有所指的话,开始梳理思路。要查所谓的“方腊同党”,先得了解汴京城这潭浑水里,到底有哪些鱼。

此时的北宋朝廷,在方腊起义被镇压后,看似恢复了平静,实则内部矛盾更加尖锐激化,各方势力盘根错节。

蔡京一党,虽因东南乱局声望受损,但树大根深,党羽遍布朝野。其核心是追求权力和财富最大化,推动花石纲等苛政,是民怨沸腾的根源之一。但蔡京老奸巨猾,绝不会明着支持“反贼”,更可能的是利用局势清除异己。

童贯势力,凭借镇压方腊的军功,权势更盛,与蔡京既有合作又有争斗。手握重兵,其“探子营”无孔不入,对军权和政治影响力有着极大的野心。他与金人是否有勾结,是荣安心中最大的疑团。

还有雍王赵似这个新任皇城司提举,代表着皇室力量试图直接掌控这把利刃。他态度不明,看似温和儒雅,但能坐上这个位置,绝非易与之辈。他对此事的“重视”,背后动机难测。

除此之外,还有太子赵桓及东宫势力,与皇帝赵佶及蔡京、童贯等权臣关系微妙,身边聚集了一批试图在未来获取政治资本的下注者。

清流官员及反对派是一股相对分散但不容忽视的力量。包括曾公开弹劾朱勔的官员,如御史中丞陈过庭等,他们代表了朝中对弊政的不满声音,但在权臣打压下,处境艰难。

因直言进谏被贬斥或边缘化的官员,如李纲、宗泽等,他们心怀社稷,对现状忧心忡忡。

一些较为清廉正派、不愿同流合污的中低级官员,他们在各自的职位上勉力维持,但对朝局深感无力。

其他权贵及利益集团,如高俅代表的勋贵子弟、梁师成等内侍省宦官势力、以及各地盘踞的地方豪强在京中的代言人等,他们大多追求自身利益,立场摇摆。

所谓的“方腊同党”,如果真的存在,可能会选择与哪些势力接触?或者,哪些势力会利用“方腊同党”这个名头来做文章?

是那些真正同情百姓、对朝廷彻底失望的清流反对派,铤而走险,想与起义军残部联合?

还是蔡京或童贯,想借此构陷政敌,将“勾结反贼”的帽子扣在反对派头上?

亦或是皇室想借此机会清理皇城司内部,或者打击其他派系?

甚至……这根本就是金人为了进一步搅乱宋朝内部而散布的谣言,或者设置的圈套?

……

荣安感觉头绪纷乱,但调查必须开始。

她与阿修罗商议,决定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

监控城内外来人员聚集区。如码头、车马店、廉价客栈以及胡商区,留意是否有形迹可疑、带有东南口音或特征的新面孔。

梳理近期官员动态。重点关注那些曾批评花石纲、或因东南战事上过奏疏的官员,留意他们近期是否有异常访客、秘密会晤,或其家人、门客是否有非常规举动。

利用市井耳目,让阿修罗去找他那些三教九流的朋友,散出风去,高价收购关于“东南来客”或“议论朝政异常者”的消息。

荣安并未放弃对杨丰的怀疑,她决定将两项调查并行。如果杨丰真的与金人或童贯有牵连,那么这个“方腊同党”的任务,或许会与他产生某种交集。

一场搜寻“幽灵”的行动,就此展开。

荣安心思缜密,擅长从蛛丝马迹中推理分析,而阿修罗则以其独特的方式,开辟着另一条情报渠道。

阿修罗此人,形如铁塔,声若洪钟,一脸凶悍煞气,外号叫“铁面佛”。这外号并非全然戏谑,背后确有一段渊源。他早年家境贫寒,父母双亡后,曾被汴京一座颇有名气的寺庙——大相国寺——收留,剃度做了几年沙弥。

然而,阿修罗天生神力,饭量更是惊世骇俗。寺庙里那清汤寡水的斋饭,对他而言简直是杯水车薪,常常饿得前胸贴后背,半夜溜去厨房偷吃供品成了家常便饭。加上他性子直来直去,受不得清规戒律束缚,更参不透那些高深佛理,最终在一次因饥饿难耐、差点将寺庙后院练功的石锁当馒头啃了之后,被哭笑不得的方丈“劝”还了俗。虽然离开了寺庙,但他对收留过他的大相国寺始终存着一份香火情,寺里一些老和尚也念他心地不坏,主要可能也是怕他饿极了拆庙,对他颇为宽容。

“阿安,光在街上瞎转悠不是办法!”

阿修罗拍着胸脯,瓮声瓮气地对荣安说道:“俺带你去个地方,那里消息灵通得很!比那些茶楼酒肆强多了!”

荣安正苦恼于信息匮乏,闻言好奇:“何处?”

“大相国寺!”

阿修罗咧嘴一笑,露出白牙:“别看那是和尚念经的地方,可每月逢五逢十的万姓交易大会,天南地北啥人都有!卖啥的都有!更重要的是,那些走街串巷的货郎、南来北往的行商、甚至一些躲债避祸的,都爱往那儿凑!三教九流,消息最是灵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