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半壁河山的意思 > 第13章 线索(第3页)

第13章 线索(第3页)

册中揭示的东南税弊黑幕,不仅印证了她之前的推测,更将案件的严重性和牵连范围提升了数个等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而,一个巨大的障碍横亘在她面前——她并非原身,对这个时代的官僚体系、人际关系网、乃至整个大宋朝廷的盘根错节,了解极其有限。

册子上那些名字,除了赵拚、董云,其他若隐若现的关联者,对她而言,仅仅是一些符号,缺乏血肉和脉络。

绝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她深知,在皇城司这等虎狼之地,任何基于片面信息的行动都无异于自杀。她必须尽快将这些名字转化为立体的、可分析的目标。

回到那间简陋却暂时安全的小院,她立刻点燃油灯,将李畴给的册子摊在桌上,又找来了笔墨和几张粗糙的草纸。

她没有原身积累的人脉和常识,但她有来自现代的信息处理方法和逻辑分析能力。

她开始像一个数据建模师一样,为册子上的每一个关键人物建立“档案”。

她在草纸顶端写下主要涉案人员。

赵拚,睦州知州,地方行政主官,税弊核心。

董云,两浙路走马承受,监察官员,与赵拚勾结,监督者沦为共犯。

册子中提及的其他几名睦州、青溪县佐官及吏员。

册子末尾模糊提及的,“京中某些方向”的银钱流向终点,虽未指名,但至关重要。

她在每个名字周围留下空白,开始根据册子中的零星信息和逻辑推断,勾勒关系线。

赵拚与董云,标记为“利益同盟”,关系线加粗。思考,他们是何时、通过何种方式勾结在一起的?是旧识,还是因利结合?

赵拚与下属官吏,标记为“上下级可能胁迫或分赃”。思考有多少人是主动参与?有多少是被迫?是否存在内部矛盾可供利用?

董云与两浙路其他官员及汴京监察系统,标记为“监察体系内关联”。思考他如何能长期掩盖问题?在汴京的御史台或相关监察部门是否有保护伞或同伙?

利益输送路径,这是重中之重!

她根据册子中提到的“盐引”、“私盐路线”、“漆税私放”、“银钱流向”,尝试画出可能的利益链条草图。贪墨的巨额财富,除了部分在地方挥霍,大部分必然要流向更高层的保护伞或进行洗白。

这条线,直指汴京!

深挖背景与关联,这是她最薄弱,也最需要补足的环节。

她知道自己缺乏“常识”,必须借助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明天必须再去档案库房!她要调阅所有能找到的关于赵拚、董云,乃至睦州、青溪县相关官员的履历、考功记录、过往弹劾文。从中分析他们的升迁路径、籍贯、可能形成的同乡关系网、座师、科举形成的师生关系网、以及过往的政治倾向。

让阿修罗通过他的关系,打听这些官员在汴京的宅邸位置、家眷情况、与哪些商号或钱庄往来密切。巨额赃款要想洗白或转移,离不开特定的商业网络。

她要更加留意皇城司内部流传的、关于朝中各大派系蔡京、童贯、雍王、清流等的最新动向。赵拚、董云这些小角色,很可能只是某些大人物棋盘上的卒子。他们的倒台或保全,取决于背后势力的博弈。

油灯下,她伏案疾书,几张草纸上渐渐布满了名字、线条、问号和初步的推断。

她不是在简单地阅读一份案情摘要,而是在试图重构一个隐藏在官方文书之下的、由权力、金钱和人情编织而成的黑暗网络。

这个过程枯燥而烧脑,大量信息缺失,如同在迷雾中拼图。但她乐此不疲,这是她熟悉的领域,是她能够掌控的节奏。每理清一条潜在的关系,每标注出一个需要查证的关键点,她感觉自己对这场危险的游戏就多了一分把握。

她看着初步成型的、尚且粗糙的关系网图,目光最终落在了那个代表着“京中某些方向”的模糊终点上。

蔡京?童贯?还是其他尚未浮出水面的巨鳄?

这本册子是李畴给的。他是在提供武器,还是在指引一个更危险的战场?

无论如何,调查必须继续。

荣安收起笔墨和写满符号的草纸,吹熄了油灯。

黑暗中,她的眼神依旧明亮。

她不再是那个才来时一无所知的穿越者,她正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快学习,迅融入,并试图……反过来,撬动这个看似固若金汤的格局。

喜欢半阙河山请大家收藏:dududu半阙河山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