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细雨微风岸这首诗 > 第37章 谁是我生命中那不起眼的贵人(第2页)

第37章 谁是我生命中那不起眼的贵人(第2页)

可偏偏就是这个最不在计划内、最不被“寄予厚望”的颜仕强,在他山穷水尽、几乎要放弃的时候,用一种近乎戏剧性的方式,轻描淡写地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没有多余的询问,没有闪烁的推诿,甚至没有常见的“你什么时候要?”、“干嘛用?”的盘查,只有一句“把卡号过来,哥现在就转给你”,以及事后抱怨建行网点难找的、带着憨气的实在话。

这种反差,让陈武桢在巨大的感激之余,更感到一种深刻的惭愧。他惭愧于自己之前待人接物时,那种不自觉的、带着功利色彩的衡量。他仿佛看到自己像个蹩脚的会计,拿着心里的算盘,对着身边的人际关系拨拉来拨拉去,计算着谁更有“价值”,谁更可能“回馈”。而颜仕强的行为,像一记无声的耳光,虽不响亮,却清晰地打醒了他——人情冷暖,岂是单薄的算计可以度量的?

对颜仕强的感激,因此变得格外沉重和温热。

这感激,不仅仅是因为那一万块钱本身(这当然是雪中送炭),更是因为颜仕强给予他的那份毫无保留的信任和纯粹的善意。在他最窘迫、最难以启齿的时刻,颜仕强甚至没有给他开口乞求的机会,就直接用行动托住了他下坠的身形。这种支持,不附带任何条件,不掺杂丝毫怜悯,只有朋友间最本分的“你需要,我有,就拿去”的干脆。

陈武桢想起颜仕强电话里那熟悉的、略带口音的声音,想起他平时聚会时坐在角落安静微笑的样子。这个平时在人群中并不显眼的老同学,在此刻陈武桢的心里,形象变得无比高大和温暖。他暗暗誓,这份情谊,他定要铭记于心,将来无论如何,一定要好好报答。

也正是在这种复杂的情绪激荡中,父亲那句他曾经觉得老旧、甚至有些宿命论的话,猛地撞进了他的脑海,并且从未如此刻般清晰和深刻:

“人,不知道在谁的身上起运财,更不知道在谁身上败运破财。”

以前听父亲唠叨这话,他总觉得带着点老一辈的迷信和无奈,认为人是被某种看不见的运气支配的。但此刻,他对这句话有了全新的、血淋淋又活生生的感悟。

所谓的“起运”和“败运”,或许并不指向玄乎的命数,而恰恰就藏在看似平常的人际关系里。你机关算尽,以为能在某个“重要人物”身上找到突破口,结果可能徒劳无功,甚至反受其挫(比如在四姑那里的挫败感和在同学圈里的被动);而你无心插柳,以平常心对待的、甚至未曾重点关注的人,却可能在关键时刻成为你命运的转折点,给你最坚实的支撑(比如颜仕强)。

父亲的话,精髓在于“不知道”这三个字。它是在告诫他,做人做事,不可只看眼前,不可只趋炎附势,更不可用势利的眼光去划分亲疏远近。世界是动态的,人心是难测的,你今天看不起的、忽略的人,明天或许就是你的贵人;而你今天百般巴结的对象,明天或许会给你带来麻烦。广结善缘,以诚待人,守住本分,远比那些精心的算计和刻意的攀附来得可靠和长久。

陈武桢长长地吁出一口气,感觉胸腔里那股因借钱而积郁的憋闷和羞耻感,似乎被这股温暖的感激和清醒的领悟冲刷干净了。他依然面临着十几万付的巨额缺口,前路依然艰难。但颜仕强的这笔借款,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父亲那句话的深刻理解,像在他心里点燃了一盏灯。这盏灯,照亮了前路的些许迷茫,也更清晰地照见了他自己之前行为上的些许偏差。

他拿起手机,再次点开颜仕强的对话框,打了很多字,想郑重地道谢,想表达内心的震动,但打了又删,最后只留下了一句看似平淡,却凝聚了千言万语的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老颜,钱已收到,大恩不言谢。等我这边安顿好,请你喝酒。”

他知道,有些情谊,记在心里,比挂在嘴上更重要。而接下来的路,他需要更踏实、也更坦荡地去走。

……

两万块认筹金像一枚沉重的筹码,终于押上了命运的赌桌。从售楼处出来的那一刻,陈武桢捏着那张薄薄的缴款回单,感觉手心微微出汗,既有完成一桩大事的虚脱,更有面对更大深渊的紧绷。这区区两万,不过是撬动那十几万付的杠杆,真正的战役,才刚刚拉开序幕。

账户余额再次缩水到可怜的两位数。但这一次,陈武桢心里没有之前那种无处借力的虚空感,反而被一种破釜沉舟的急切填满。颜仕强的一万块像一剂强心针,不仅解决了眼前的危机,更在他心里点燃了一簇火苗——他必须靠自己,尽可能快、尽可能多地攒下每一分钱。

“得想办法多挣点。”这个念头成了他一切行动的最高准则。他像一头被惊醒的猎豹,开始用全新的目光审视自己的工作。所在的建筑公司时常会有外地项目,需要人员短期派驻,比如去临市监督材料,或是配合偏远地区的工程节点。这类差事,平时大家能推则推,毕竟人生地不熟,生活不便,但公司给出的差旅补贴和外出工资系数,确实比坐办公室高出不少。

以前,陈武桢对此兴趣缺缺,宁愿守着齐阳的安稳。但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只要部门经理在群里布外出任务的通知,无论是去条件艰苦的县镇,还是周期较长的周边地市,他总是第一个回复:“经理,我可以去。”

同事私下开玩笑:“武桢,最近这么拼,是攒钱娶媳妇儿呢?”

陈武桢通常只是憨厚地笑笑,不置可否。只有他自己知道,那未来房子里透出的光,比任何姑娘的笑靥都更让他魂牵梦绕。梦想,那个曾经遥远模糊的词汇,如今像一道顽强挤进昏暗窗缝的阳光,虽然细微,却真切地打在了他现实的地面上。他看到了那道光,心里便豁然映出了整个太阳的轮廓——那是一个叫做“家”的、温暖明亮的所在。他要奔向那轮太阳,而通往那里的路,需要用汗水和不眠之夜一寸寸铺就。

于是,他的生活节奏骤然加快。一个简单的行李包常年处于待命状态,里面装着洗漱用品、几件换洗衣物和最重要的工程图纸。说走就走成了常态。绿皮火车哐当哐当的声响,长途汽车里混杂的气味,工地临时板房的简陋,都成了他生活的背景音。

在异乡的夜晚,结束一天疲惫的奔波,他常常独自一人住在几十块钱一晚的小旅馆里。窗外是陌生的灯火,他则会摊开随身携带的楼盘户型图,就着昏暗的灯光,用手指一遍遍描摹客厅的开间、卧室的进深。他会计算,今天这一天的补贴,相当于给未来的新家添了几块砖;这次外出的额外收入,又能买上几平米的面积。这种将抽象劳动转化为具体空间的过程,带着一种近乎宗教般的虔诚和慰藉,驱散了孤独和辛劳。

他变得极其节俭。在工地食堂吃饭,不再挑三拣四;能坐公交绝不打车;甚至连以前偶尔会买的饮料也戒了,随身带着个大号水杯。每一笔不必要的开销,在他心里都会迅换算成房贷可能产生的利息,或者装修时需要的一颗钉子。这种对金钱的敏感和规划,是他过去从未有过的。压力像一块磨刀石,虽然硌得人生疼,却也让他以惊人的度变得坚韧和务实。

当然,也有撑不住的时候。尤其是在某个偏远的项目上,连续加班后,身体疲惫到了极点,却因为沟通不畅被甲方刁难,满腹委屈无人诉说。那一刻,他也会怀疑,这样拼命到底值不值得。但每当这时,他就会想起颜仕强那句干脆的“把卡号过来”,想起父亲那句沉甸甸的“不知在谁身上起运”。他明白,他不能倒下,他必须对得起这份信任,必须亲手抓住这次可能“起运”的机会。

梦想的那道光,不再只是窗缝里遥不可及的希望,它已经内化成了他胸中的一团火,燃烧着他的斗志,驱动着他不断向前。他知道,付的钱还差得很远,但他更相信,只要他跑得足够快,挣得足够多,那轮心中的太阳,终将能够被他亲手托起,安放在属于他自己的屋檐之上。前方的路依然漫长,但陈武桢已经调整好了呼吸,准备进行一场艰苦卓绝的马拉松。

喜欢细雨微风请大家收藏:dududu细雨微风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