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干货店老板娘一见宋新苒,马上笑脸迎客:“姑娘你想买干海带是吧,我们家也有,品质比旁边家好多了,我带你看看!”
宋新苒一瞧,品质差不多,直接指着其中一袋问:“这种最好的海带多少钱一斤?”
“姑娘一看你就是一个识货的,我也不报虚价,八块一斤。”
宋新苒心想,这价格才算比较符合市场,她点头:“行,我称五斤,待会我自己挑。”
老板娘脸上笑容真挚了许多:“好好,还要买什麽吗?我们东西特别齐全!”
“有木鱼花吗?”
老板娘一听这名字脸上笑容更真切了:“有,当然有,不过这价格要比干海带贵很多。”
宋新苒说:“你拿出来我看看。”
老板娘打开玻璃柜,从里面拿出一袋袋装的木鱼花递给宋新苒:“我们这是正宗的木鱼花,一袋100克,就是二两,十块一袋。”
“姑娘你既然知道这个名字就知道这东西多难买,城里除了最大的百货商场只有我们市场有卖,这是正宗鲣鱼干做的!”
宋新苒问:“可以拆开看看吗?”
老板娘有些为难,这东西贵,而且识货会买的人不多,要拆开看了不买她很难卖出去,一袋成本价都不便宜呢。
宋新苒说:“你说个价,我先买一袋看看,如果是真货,我起码得买几斤。”
老板娘打量了她一眼,又想到宋新苒刚从隔壁干货店过来时干脆利落的样子,咬了咬牙说:“你要买得多给你算八块一袋。”
宋新苒心头换算了下,差不多是四十一斤,比较符合她的心理价位,而且这年头要买到正宗的木鱼花也不容易,便答应下来。
她先拆开一袋看看,从外观手感和气味多方面细细观察了一遍,确定正品无疑。
最後宋新苒买了十五袋木鱼花和五斤干海带,一共花了160。
市场里干货店不少,老板娘这家规模不大,平时来买的散客大多花几块十来块,宋新苒一次性买了160算大客户了。
老板娘算账的时候脸都快笑烂了:“姑娘你住哪里啊,主城范围内我们可以送上门。”
显然这是对大客户的优待了。
宋新苒说:“我待会过来,到时候我帮我送到汽车站就行,对了你们用什麽车送货?”
老板娘说:“我们店里有三轮车。”
宋新苒:“行,待会我跟在你们车上一块到汽车站。”
这样也省了去汽车站车费了。
宋新苒现在生活就是该省省该花花,毕竟把摆摊车和宋馀的学费一除,手里真没什麽钱了。
老板娘当然答应下来,把宋新苒送出去回来时还特意瞥了眼旁边那家干货店,故意加大音量说:“又送走一个大客户,别看人年纪轻轻的,还挺识货,专门来买木鱼花的!”
他们市场里的干货店要旁边这家生意最好,大家都是竞争关系,旁边这家平时总爱大声吆喝暗戳戳显摆,老板娘心头窝了不少火,今天可算扬眉吐气一番。
大顾客从旁边店里来了他们家,买了一百多东西,还特别爽快!
店里帮工自然清楚老板心思,接话道:“木鱼花啊,这东西可不便宜,一两都好几块呢!”
“可不是!”老板娘说,“一两木鱼花都比一斤干海带贵了,人家一次性还买了一两斤呢!”
帮工笑着说:“恭喜老板啊,这一单生意比平常一上午卖的钱都多了!”
“可不是嘛,就是有些人不识货,专门把大客户赶来我们店买东西。哈哈哈!”老板娘笑得特别畅快。
老板娘跟帮工一唱一和,话说的跟唱戏一样。
隔壁干货店老板听了牙都要咬碎了,心里还颇埋怨宋新苒,进来只说要看干海带,一点没提木鱼花,早知道是个大客户,这个价他也能开!
*
离开了市场,宋馀脑袋瓜里还想着刚才妈妈拿出去的钱,皱起了小小的眉头:“妈妈,买东西是为了做关东煮吗?”
他记得很清楚,妈妈说今天来城里是干什麽的。
宋新苒笑了:“小馀真聪明,那些都是做关东煮的原材料。”
宋馀有点忧心:“妈妈,我们只做一次关东煮,以後不吃了。”
宋新苒诧异,。
宋馀皱着小眉头,宛如小大人般说:“关东煮太贵了,要两百块,我们吃便宜的东西吧。”
宋新苒哑然失笑,她教了宋馀认钱,小到一分,大到一百,宋馀很快就记住了,今天她拿了两张一百块的出去,没想到宋馀在旁边就记住了。
“小馀,关东煮并不贵,今天妈妈买的是做汤底的食材,虽然花了160,但能用两三个月呢,这样每天算下来汤底只花不到三块钱,卖出去却能挣更多的钱。”
宋新苒买的时候也在心里算了一笔账,她准备每次煮三锅关东煮,汤汁制作方面一次大概用60克干海带,50克木鱼花。
干海带8块一斤,木鱼花40一斤,每次制作的汤汁不是用一次就倒掉,可以重复使用,只需在後面的使用中补充一些调料维持鲜味,这样既能节约成本,也有让汤底更加醇厚。
不过次数也不宜多,否则汤底会变浑浊,鲜味也会减弱,还有就是汤底保存问题,一般来说汤底重复使用3~5次差不多。
宋新苒准备在冬天做关东煮,这时候气温低,保存时间大大增加,一次汤底用三次不成问题,而且一般来说第三次风味最佳。
这样一算,成本跟钵钵鸡是差不多的,但制作起来更为轻松,毕竟钵钵鸡汤底需要每天现做。
而且关东煮更加适合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