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重生六零中医 > 第88章 中枢值班识同僚 邻里送包暖家常(第1页)

第88章 中枢值班识同僚 邻里送包暖家常(第1页)

从林主任办公室出来,两人沿着石板路往保健组值班小院走。初秋的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偶尔有微风拂过,带着草木的清香,走起来格外惬意。约莫七八分钟后,一座青砖灰瓦的小院出现在眼前——院墙是浅灰色的,门口挂着“卫生部保健组值班点”的木牌,院子比陈墨买的四合院稍大些,门口站着两名哨兵,看到林主任,立刻敬了个礼。

“这就是咱们平时值班的地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林主任推开院门,率先走进去,“先带你去见杨副组长,以后值班安排都归他管。”

杨副组长的办公室在小院东侧,是间朝南的屋子,里面摆着一张实木办公桌,书架上堆满了文件和医学书籍,墙上挂着一张全国地图,上面用红笔标注着几个重点城市。杨副组长约莫五十岁,穿着中山装,头梳得整齐,看到他们进来,笑着站起身:“老林,这位就是陈墨同志吧?早就听你说杨老有个得意徒弟,今天终于见到了。”

“杨副组长您好,以后请您多指教。”陈墨赶紧伸手,与杨副组长握了握——对方的手很有力,掌心带着常年握笔的薄茧。

“不用客气,都是为了工作。”杨副组长笑着说,从抽屉里拿出一份值班表,“你的值班时间定在每周四,要是临时有调整,我会让张干事提前通知你。组里有规定,值班期间要小时在岗,不能擅自离岗,有紧急情况第一时间跟我或者老林联系。”

“我记住了,杨副组长。”陈墨认真记下,心里暗暗提醒自己——保健组工作特殊,必须严格遵守规定,不能出任何差错。

林主任又带着陈墨在院里转了一圈,逐个介绍办公室:“西边这三间是西医值班室,配了九名专职医生,平时负责常规检查和急症处理;旁边那间是检查室,里面有心电图机、x光机,还有个小型化验室,能做血常规、尿常规这些基础检查;最西边是手术室和输液室,虽然小,但设备都是最好的,能应对紧急手术。”

陈墨跟着林主任走进检查室,里面的仪器擦得锃亮,护士正在整理器械,看到他们进来,笑着打招呼。林主任指着一台心电图机:“这台是上个月刚从德国进口的,比协和的还先进,你要是有兴趣,空闲的时候可以跟西医的同志学学怎么用,中西医结合,对诊疗更有帮助。”

“好,我一定学。”陈墨点头,心里很感激——林主任总是这么为他着想,不仅给了他进保健组的机会,还提醒他多学技能。

走到小院北侧,林主任指着三间连在一起的屋子:“这是中医值班室,有十一名专职医生,旁边那间是针灸室,里面的针灸床、消毒设备都很齐全,你以后值班要是需要针灸,直接用就行。”

中医值班室内,几名医生正在整理病例,看到林主任进来,纷纷站起来。林主任指着其中两位头花白的老大夫:“陈墨,这是王医生和方医生,上次给张政委会诊的时候你们见过,以后你们三个在一个办公室,互相有个照应。”

“王医生、方医生,以后请多指教。”陈墨赶紧打招呼——上次会诊时他就注意到这两位老大夫,气质儒雅,一看就是有经验的老中医。

“客气什么,都是同行。”王医生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杨老的大名我们早就听说了,你能继承他的手艺,肯定有过人之处,以后咱们多交流。”

方医生也附和道:“是啊,现在年轻中医越来越少,你能这么年轻就有这么好的医术,太难得了。以后值班不忙的时候,咱们多聊聊病例,互相学习。”

林主任把陈墨的办公用品放到靠窗的桌子上,笑着说:“你们慢慢聊,我还有事,先回去了。陈墨,有不懂的就问王医生和方医生,他们都是老资格了。”

“谢谢师叔,您慢走。”陈墨送林主任到门口,回来时现王医生正拿着一本《中医辨证论治》翻看,方医生则在整理病例。

“坐吧,陈墨。”王医生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咱们组的专职医生,平时除了值班,还会作为随行医生跟着领导出去考察或者调研,少则十天半个月,多则一两个月。你是兼职,正常情况下轮不到你,除非有特殊情况。”

“这样啊,那太好了。”陈墨松了口气,忍不住笑了——他倒不是怕辛苦,主要是现在交通不便,出去一次要很久,他舍不得离开丁秋楠那么长时间。

方医生看出他的心思,笑着说:“你是不是舍不得媳妇?我们年轻的时候也这样,出去几天就惦记家里,后来习惯了就好了。不过你是兼职,不用担这个心,安心在协和上班,每周过来值一天班就行。”

“是啊,我媳妇在钢厂上班,平时也忙,我要是出去久了,家里就没人照顾了。”陈墨不好意思地笑了,跟两位老大夫聊起了协和的工作,还有给张政委调理的经过。王医生和方医生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头,还偶尔提出自己的见解,陈墨受益匪浅——两位老大夫有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很多见解都很独到,让他对中医辨证有了更深的理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王医生站起来:“走,带你去机关食堂吃饭,咱们组的伙食虽然不算好,但管饱。”

三人来到食堂,里面很宽敞,摆着几十张桌子,已经有不少人在吃饭了。窗口前摆着两个大桶,一个装着米饭,一个装着白菜豆腐汤,还有一碟咸菜,看不到一点肉星。陈墨心里有点失望——早上还想着能在机关食堂改善伙食,没想到比协和食堂还简单。

“别失望,每周会有一次肉菜,可能是红烧肉,也可能是炒肉丝,不过不确定是哪一天。”王医生看出他的心思,笑着解释,“机关食堂是大锅饭,要照顾所有人,能吃饱就不错了。领导们吃的中灶和小灶不一样,那边每天都有肉,不过咱们没机会去。”

陈墨接过餐盘,盛了一碗米饭,一勺白菜豆腐汤,坐在桌边慢慢吃。虽然没肉,但米饭很香,白菜豆腐汤也很清淡,适合夏天吃。他一边吃一边琢磨:要是秋楠在这,肯定会觉得没味道,回去得给她做顿红烧肉,补偿一下。

吃完饭回到办公室,王医生和方医生说要去针灸室休息会儿——针灸室有两张躺椅,平时没人的时候,老大夫们喜欢在那眯一会儿。陈墨没去休息,坐在办公桌前,拿出笔记本,开始整理脑海中传承的中医知识。他翻到“心脉瘀滞调理”那一页,结合给张政委治疗的经验,补充了几句辨证要点,又写下几个适合老年人的加减方剂,字迹工整,条理清晰。

下午的时间过得很快,没什么紧急情况,偶尔有护士过来问几个中医调理的问题,陈墨都耐心解答。王医生和方医生睡醒后,也过来跟他一起讨论病例,从《伤寒论》到《金匮要略》,从针灸手法到药方配伍,聊得很投机。方医生笑着说:“跟你聊天,比看十本医书还管用,你对中医的理解,比很多老大夫都透彻。”

“您过奖了,我只是运气好,跟着师傅学了点皮毛。”陈墨谦虚地说,心里却很开心——能得到两位老大夫的认可,比任何奖励都让他满足。

下午五点半,到了下班时间。陈墨收拾好笔记本,跟王医生、方医生道别:“王医生、方医生,我先走了,周四见。”

“好,路上注意安全。”王医生挥挥手,“周四早点来,咱们一起吃早饭。”

走出中枢大门,陈墨回头看了一眼——红色的大门在夕阳下格外庄重,他心里忽然涌起一股自豪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在这里工作,能为国家重要人物的健康保驾护航,这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

因为早上来的时候没骑自行车,陈墨只能步行到公交站。站台前已经有不少人在等车,他看了看站牌,去四合院的公交车要二十分钟一班,心里暗暗决定:以后再来值班,一定要骑自行车,坐公交太不方便了,还耽误时间。

等了约莫十五分钟,公交车才来。车上人很多,陈墨找了个靠窗的位置站着,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心里满是期待——不知道秋楠今天做了什么晚饭,是不是又给他留了好吃的。

回到四合院时,正好碰到丁秋楠下班回来,她手里拎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刚买的布料。“你今天怎么这么晚?”丁秋楠迎上来,伸手摸了摸他的胳膊,“是不是在那边工作很忙?”

“不忙,就是路远,坐公交耽误时间。”陈墨接过布包,跟她一起往家走,“我今天在保健组认识了两位老大夫,王医生和方医生,他们人很好,还跟我聊了很多病例,学到了不少东西。”

丁秋楠笑着说:“那就好,我还担心你在那边不适应呢。”她上下打量了一下陈墨的衣服——身上穿的是她上个月用蓝布做的衬衫,洗得有些白,裤子也是她改的旧裤子,脚上穿的是布鞋。“你以后去保健组值班,是不是该穿那身买的中山装?还有皮鞋,别总穿我做的衣服,人家会笑话你的。”

陈墨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服,摸了摸布料:“我觉得你做的衣服比买的舒服,透气性好,还合身。再说,穿什么不重要,医术好才重要,谁会笑话我?”他说着,把衬衫脱下来,露出结实的肩膀和腹肌——自从重生后,他每天早上都跑步锻炼,身材保持得很好。

丁秋楠的脸颊一下子红了,赶紧别过头:“你怎么在院子里就脱衣服?快穿上,让人看见多不好。”她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很开心——陈墨喜欢穿她做的衣服,说明他认可她的手艺,而且他的身材越来越好,看着就让人安心。

“怕什么,院子里又没人。”陈墨笑着穿上衬衫,“我今天在机关食堂吃饭,连肉都没有,还是你做的饭好吃。晚上想吃什么?我给你做红烧肉。”

“不用了,一会说不定有现成的。”丁秋楠笑着说,刚走进家门,就听到院门口传来一大爷的声音:“陈墨,在家吗?”

“在呢,一大爷!”陈墨赶紧迎出去,看到一大爷手里端着一个竹篦子,上面盖着一块蓝布,还冒着热气。“一大爷,您这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