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紧张越口误:“嗯…我们…有例子,後面的环节会告诉你。”
戴百川:“没关系,我现在给你充足的时间,你现在说。”
孙琪:“数据…数据,”她的双手慌乱地在桌子上翻着资料,但是怎麽都找不到。
算了,心一狠,说:“我…我们觉得也不一定要有数据才能证明。“
这句话一出来,何芷内心:完蛋。
徐嘉译:卧槽。
戴百川瞬间扬起头颅,双眼闪着亮光:“明白了!所以对方辩友言之凿凿地说商业化电影的钱不会用于正途,可他们却给不出一个有力的数据调查做证据,随便拿几个例子就能论证成功吗?他们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给三个,比赛是比谁看的电影多?”
“当然不是,我们明显诚恳很多,我方可以告诉大家一项真实的数据,过去五年院线电影的投资分别用于……,由此可证明商业化电影的投资增加了特效和美术的制作预算,可以显着提升电影的艺术价值。我的环节结束,谢谢!”
念完这项数据,戴百川的质询环节结束了,显而易见,花钱这个论点上反方被锤得死死的,基本可以坑底躺平了。
被质询的孙琪坐下来那刻感觉自己骨头都要散架了,魂也飞了,委屈得眼泪都要掉下来,深知自己闯了大祸。
坠入冰窟之时,一只白皙的小手攀上来,有力地握着她:“没事,还有机会。”
何芷只说了这简短的一句,赛场上,是没有时间伤心的。
但她穿过层层人群,还是精准找到了那双淡泊的眼睛,里面透着镇定和自信,终于有一天,俩人的位置互换,轮到她讲给他听了。
何芷站起来,一身利落的白衬衫和黑色西装裤,半扎的长发披在肩上,干练优雅,这是她在校园很少展现的一面。
对面的一丶二丶四辩也应声起立。
清脆悦耳的声音从话筒里传来,计时开始:“感谢主席!我们队友刚才太紧张,其实我们除了例子也有数据的,後续自由辩告诉您。”
先前这个论点反方已经被打得很难看,後面无论如何补救也只是杯水车薪,何芷果断放弃这个战场,直接转到下一个。
“二辩同学,我们来聊聊您最感兴趣的观衆审美的问题吧。”
被直接点名的李博文挑眉,有一丝意外:“当然可以。”
何芷右手拿着话筒,眼睛却没有看对方,左手搭在桌子上一下一下地轻轻敲着。“我想你过去这周应该备赛了吧,你备赛是为了什麽呀?”
嗯?突如其来的视角转换,李博文来不及想太多。“为了今天能好好表现。”
“嗯,表现好是为了什麽?”
李博文指了指自己:“还是我回答吗?”
“当然。”
他沉吟片刻,“为了赢比赛。”
何芷淡淡笑了一下:“很好!你备赛是为了赢比赛,那投资商投资电影是为了什麽?”
“为了……赚钱。”李博文还是没看出来问题的坑在哪里,只能老实回答。但莫名有种被何芷遛狗的感觉,心里不舒服。
何芷笑意更浓了,终于转头看他:“对呀,你备赛首先是为了赢比赛,其次才是让这场比赛经典流传;投资商不是艺术家,他们拍电影也首先是为了赚钱,其次才是电影名垂青史。”
脑袋砰的一声,李博文像是电路同然通畅一样,知道何芷的点在哪儿了,可惜来不及了。
何芷重新拿起那张李博文为了挑衅发给他们的豆瓣评分前250榜单,说:“啧啧啧,都是好电影。但你知道吗,《美国往事》评分9。1,投资3000万美元,票房只有532万美金,你知道是为什麽呀?”
突然抛出一个如此具体的问题,对面三个人面面相觑。
何芷突然加快节奏:“别看了,就是你,二辩,你回答。”你们不是欺负我们弱小的队友吗打,那我就要挑你们最强的!
李博文还真没看过《美国往事》,因为听说有点深沉……
于是开始绕圈子:“一部电影的成败,原因有很多的……”
何芷懒得让他绕,直接打断了:“我来告诉你吧,因为这部电影接近四个小时。你之前说的没错,这个时代的观衆审美极高,大家都给了电影极高的评价和评分,但就是不花钱去看。你觉得这说明什麽?”
李博文:“这也不能说明什麽……你不能靠着一个例子就证明完成了。“
何芷左手伸出食指摇了摇:“这招已经用过了哟!这证明了大衆审美和大衆消费是两回事,我承认它好但我不一定去花钱,反之,这几年春节档的电影票房动辄20多亿,但是评分高于7的有几部呢?这种时候你觉得资本家会选择拍一部赚钱的电影,还是一部严重亏本,但40年後有人夸‘你真棒’的电影呀?”
说到这里时间也不多了,何芷突然眼睛故作可怜地看着李博文,换了个娇嗔的语气说:“学长不会要选後者吧,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会觉得学长活到这个年纪,却还是很天真哦!”
观衆席传来一阵笑声,然後接着一阵掌声。
作者有话说:
终于写完这场比赛了,歇一歇,後面走走感情。
太困了先睡了,错别字什麽的明天再来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