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华走后,李秀芬坐在小凳上没动。她把那本旧笔记本翻到第一页,上面写着“新工艺笔记”几个字。她盯着看了好一会儿,手指在纸面上轻轻划过。
她起身拉开柜子最下面的抽屉,从一堆布票、粮票里翻出几张书票。这是她攒了三个月才凑齐的。一角五分钱也早就准备好了,用一块蓝布包着,压在针线盒底下。
她把钱和票都放进衣兜,又摸了摸口袋里的铅笔头,这才站起身往门外走。
街上人不多,风有点凉。她走得不快,路过副食店时,门口贴的通知还在那儿:白糖每人半斤。她看了一眼就走了。
新华书店离她家不远,走路要二十分钟。门脸不大,玻璃擦得很干净。她推开门,铃铛响了一声。
柜台后面坐着个戴眼镜的女营业员,抬头看了她一眼,又低头看报纸。书架靠墙摆着,中间留一条窄道。她先走到生活类那边,手指顺着书脊慢慢滑过去。
一本深绿色封皮的书被她抽了出来——《大众菜谱修订版》。她翻开看了看,纸页黄,但字迹清楚。里面有详细的配比和步骤,还有怎么省油省柴的小提示。她记得上次在别人手里见过这书的破旧版,当时就想,要是自己也有就好了。
她把这本书抱在怀里,又去另一边转。
科技类书架前,她停住脚。一本《家用电器常识读本》摆在第二层。她拿下来翻了几页,讲的是收音机、电灯、电熨斗这些家用电器的基本原理和简单维修。她想到郑老爷子家那台老收音机总罢工,孙寡妇家灯泡经常闪,要是能看懂这些,说不定能帮上忙。
她把它也夹进胳膊底下。
最后她走到教育类区域。一本《小学自然课本》放在角落,封面有点磨损。她想起小强写作业总问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为啥下雨前蚂蚁会搬家”。她一直答不上来。这本书或许能让教孩子的时候心里更有底。
她抱着三本书走到柜台前。
营业员抬起头,接过书一本本登记。刚盖完第一个章,旁边传来一个声音:“李同志?”
她扭头一看,是钱科长。他穿着灰蓝色中山装,手里拿着一本《人民日报选编》,站在她身边。
“你也来买书?”他问。
她点点头:“想学点东西。”
钱科长低头看看她挑的三本,眉头微微扬了一下:“都是实用的。”
“我不太看得懂小说。”她说,“家里事多,还是学点能用上的好。”
钱科长把手里那本书放回柜台,语气慢了下来:“现在不一样了。上面提了好几次‘尊重知识’,说工人也要懂技术,主妇也能有专长。你这三本书,每本都能派上用场。”
她听着,没说话,但手不自觉地把书抱得更紧了些。
“你要是还想看别的,”他说,“我听说文化馆下个月要开阅览室,虽然还不让随便借,但可以进去看。还有,厂里也在考虑办夜校,专门讲基础文化和技术常识。”
她眼睛动了一下:“真能去听?”
“当然。”他说,“只要愿意学,机会会越来越多。别觉得自己只是个家属,谁都不是天生就会的。”
营业员把最后一本书盖完章,报出总价。她掏出那一角五分钱和书票递过去。钱科长看着她付钱,没再说什么,只轻轻点了点头。
她把书用旧布包好,背在肩上走出书店。
阳光照在脸上,有点刺眼。她没急着回家,拐到街边的长椅坐下。打开布包,先把那本《小学自然课本》拿出来。
第一页写着“第一课:空气的存在”。她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下去:“我们看不见空气,但它就在我们周围。风吹树叶动,就是空气在流动。”
她停下来,抬头看了看天。云在慢慢走,树梢晃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