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生举手:“是那种隔着距离的思念,很朦胧,很美好。”
“说得很好。”
洛昕桐点头,转身在黑板上写下诗句,再一笔一划写下翻译,“‘reedsgrodupaeanddeduturnsfrost,theoneiovestandsonthefarshore’
这里用‘pae’对应‘苍苍’,既保留了芦苇的萧瑟感,又暗合思念的怅然;‘farshore’没有直译‘水一方’,却还原了那份可望不可即的距离感。”
她的翻译精准又优美,还带着诗意的留白,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大家都凑上前看着黑板。
洛昕桐又接着说:“再比如更直白的告白,‘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这句的妙处在于‘藏’与‘露’——前半句写景,后半句藏情。
翻译时要保留这份巧思。”
她顿了顿,写下翻译,“‘ountashavetrees,treeshavebranches,ioveyou,butyouneverknodu’
前半句用简单的并列句式呼应原文的写景,后半句用‘neverknodu’强化那份隐秘的心事,和中文的韵味刚好契合。”
有男生忍不住提问:“洛学妹,那‘愿得一心人,白不相离’这种承诺式的,怎么翻译才能不显得生硬?”
洛昕桐笑了笑,提笔写下:“‘iduishtohaveoneheart,tideathdopart’前半句直译‘oneheart’,
保留‘一心人’的专属感;后半句借用西方婚礼誓词的经典表达,既传达了‘白不相离’的坚守,又让英文读者能瞬间t到那份郑重,这就是翻译里的‘求同存异’。”
她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结合诗句背后的情感、文化背景,拆解翻译的逻辑,还时不时抛出问题和学生互动。
有人问“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怎么译,她就分析“渐宽”对应的“groduth”如何体现相思之苦;
有人好奇“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译法,她就对比不同版本的优劣,讲解“久长时”译为“eterna”比“ongti”更有分量。
课堂上的氛围越来越热烈,原本的抵触和质疑早已烟消云散。
学生们现,洛昕桐不仅翻译功底扎实,还能把枯燥的翻译理论融入有趣的爱情诗句里,讲解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甚至比有些老师讲得还要透彻。
她的目光明亮,语气温和,遇到不同意见时,会耐心倾听,再娓娓道来自己的思路,没有半点“代课老师”的架子。
下课铃响时,大家都有些意犹未尽。
一个之前最抵触的男生站起来,笑着说:“洛学妹,对不起,我们之前不该质疑你。这堂课太精彩了,比我们平时上的有意思多了!”
“是啊是啊,学妹你也太厉害了吧!非英语专业,翻译得比我们还好!”
“董教授果然没看错人!希望以后还能听你上课!”
洛昕桐笑着鞠躬:“谢谢大家的认可。语言是相通的,只要愿意琢磨,就能现其中的乐趣。
我只是抛砖引玉,真正的学问,还需要大家慢慢深耕。”
走出教室时,阳光正好。
洛昕桐拿出笔记本,记下学生们提出的疑问和自己的思考,脚步轻快地朝着研究室走去——李卫东那边应该快有机械厂的消息了,她得赶紧回去完善样机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