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古代第一助产士是什么 > 第104章 三司会审(第1页)

第104章 三司会审(第1页)

刑部尚书陈明远的到来,正式拉开了三司会审的帷幕。诏狱别院那短暂的、令人不安的平静被彻底打破,空气中仿佛弥漫开了无形的硝烟。顾长渊与林婉清被分别带入一间临时布置成公堂的偏厅。厅内烛火通明,却照不透弥漫的肃杀之气。正堂上,设三张公案,居中空置,那是留给身份最尊贵者(很可能是肃王)的位置。左侧端坐着刑部尚书陈明远,面色沉肃,目光低垂,仿佛在研究案卷。右侧则是都察院左都御史高文渊,他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眼神锐利如鹰,毫不掩饰地扫视着被带进来的顾长渊和林婉清,如同打量落入陷阱的猎物。大理寺的代表则是一位年迈的少卿,看似昏昏欲睡,但偶尔开阖的眼缝中却精光一闪。

堂下两侧,站着书记官、衙役,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没有旁听者,这是一场闭门审讯,其结果却可能震动朝野。

“带人犯顾长渊、林婉清!”高文渊率先开口,声音尖利,打破了沉寂。他刻意用了“人犯”二字,定下了基调。

顾长渊与林婉清戴着轻镣,立于堂下。顾长渊脸色依旧苍白,但脊梁挺得笔直,目光平静地与高文渊对视,毫无惧色。林婉清站在他身侧稍后的位置,神色清冷,目光沉静,仿佛不是待审的囚徒,而是即将参与辩论的医者。

“顾长渊!”高文渊一拍惊堂木,厉声道,“赵安国奉旨宣抚北疆,却在你绥远卫羁押期间中毒身亡!你身为地方主官,难辞其咎!更有甚者,本官屡获密报,指称你与北狄暗通款曲,养寇自重,赵安国查知你之罪行,你便杀之灭口!还不从实招来!”

一顶“通敌杀钦”的巨帽,当头扣下!

顾长渊尚未开口,林婉清上前半步,清越的声音响起:“高大人!办案须凭证据!赵安国通敌,有其与北狄往来密信、飞鹰铜符为证,更有被俘北狄将领口供佐证,人证物证俱在,何来灭口之说?反倒是大人所言密报,来源为何?内容为何?可否当堂呈验,与我对质?”

她言辞犀利,直指要害,毫不退缩。

高文渊被噎了一下,脸色一沉:“哼!牙尖嘴利!物证可伪造,口供可逼取!尔等久在北疆,手握兵权,经营多年,谁能保证那些所谓证据,不是尔等精心构陷?至于密报来源,为保护告密者,岂可轻易示人?”

“也就是说,高大人并无实证,仅凭匿名密报,便要定边关守将通敌死罪?”林婉清寸步不让,语气带着讥讽,“如此断案,岂非儿戏?置边关将士浴血之功于何地?置朝廷法度于何地?”

“你!”高文渊勃然大怒,正要作。

“高御史,林县主,暂且息怒。”陈明远终于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审案重证据,循序而进。顾将军,关于赵安国之死,你作何解释?绥远卫牢狱看守,皆是你之部下,纵然非你所为,失察之罪,恐难推卸。”

他将焦点拉回赵安国之死,避开了难以证实的“通敌”指控,语气相对缓和,但“失察”的罪名同样不轻。

顾长渊拱手,声音沉稳,带着一丝重伤未愈的沙哑:“回陈大人,赵安国羁押期间,守卫森严,饮食皆经查验。其暴毙中毒,症状奇特,所用之毒‘美人吻’乃苗疆奇毒,非北疆所有。末将以为,此乃有人精心策划,内外勾结,杀人灭口,意在嫁祸末将,切断线索。末将已命人详查,然凶手行事缜密,未能当场擒获。失察之责,末将愿领。但通敌杀钦之罪,纯属诬陷,末将万死不敢!”

他承认失察,但坚决否认主罪,并将疑点引向“内外勾结”和“杀人灭口”,暗示背后另有黑手。

“巧言令色!”高文渊冷笑,“谁能证明那毒来自外界?而非你监守自盗?谁能证明不是你故意放松戒备,诱使外人行刺,再贼喊捉贼?”

“高大人此言差矣。”林婉清再次接口,她拿起之前审讯记录的一页副本(这是顾七设法送入的),“据狱卒供词,赵安国死前夜,曾有自称‘刑部差官’者贿赂杂役,提前将水壶放入牢房。而经查,刑部随行人员中并无此人!此乃关键线索,高大人不追查此‘假差官’,却一味指责我等,是何道理?莫非……高大人知晓那‘假差官’来历?”

她反将一军,矛头直指刑部,甚至暗指高文渊知情不报!

高文渊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至极,猛地站起:“林婉清!你竟敢污蔑本官?!”

“肃静!”陈明远重重一拍惊堂木,面色不愉地扫了高文渊一眼,“高御史,注意你的言辞!林县主所疑,不无道理。那‘假差官’一事,确需深究。此案疑点重重,不可妄下结论。”他再次压制了高文渊的咄咄逼人,维持着审案的表面公正。

一直沉默的大理寺少卿忽然慢悠悠地开口:“顾将军,林县主,你二人屡次提及赵安国通敌,证据指向其背后或有主使,称之为‘鹞鹰’。对此,‘鹞鹰’究竟是何人?可有实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也是肃王乃至朝中许多人最关心的问题!

顾长渊与林婉清心中同时一凛。铁盒之事,是绝不能在此刻暴露的底牌。顾长渊沉吟片刻,谨慎答道:“回大人,‘鹞鹰’乃赵安国与北狄密信中所用代号,其身份神秘,末将多方查探,尚未有确凿证据指向朝中具体何人。然,观其能调动北狄、使用奇毒、甚至可能冒充刑部差官,能量之大,绝非寻常之辈。此乃关乎国本之大案,需陛下圣心独断,彻查到底!”

他将问题巧妙地抛回给朝廷,既点出了“鹞鹰”的危害,又避免了直接指认任何人,留下了回旋余地。

高文渊却不肯放过,阴恻恻地道:“查?如何查?赵安国已死,线索已断。只怕有些人,是故意将水搅浑,借此攀诬朝中重臣,以图自保,甚至……另有所图!”他意有所指地扫了一眼空着的主位,暗示顾长渊可能想借机攻击肃王或其他皇子。

堂上气氛再次紧张起来。高文渊胡搅蛮缠,陈明远居中调停,大理寺少卿偶尔插言,审讯进展缓慢,却在言语交锋中暗藏机锋,凶险异常。顾长渊与林婉清据理力争,寸土不让,但面对高文渊的构陷和陈明远的施压,亦感到步步惊心。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际,偏厅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刑部官员神色慌张地小跑进来,在陈明远耳边低语了几句。

陈明远脸色微变,挥退了官员,目光复杂地看了一眼顾长渊和林婉清,随即清了清嗓子,沉声道:“审讯暂停。肃王殿下驾到!”

话音未落,厅门大开,一身亲王常服的肃王缓步而入,面色平静,不怒自威。他身后只跟着两名贴身侍卫。高文渊、陈明远等人连忙起身行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