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鹄女多好的亲兵苗子
狮虎纹的战旗在风中扬幡飘动。
大胜的军士们一刻不停地加固战壕,搬开断裂的木头和石块,清理战後杂物,把散落的兵戈刀戟拾回来,集到一处摆放整齐。
伤兵不断被担架擡回伤兵营。
陈良玉在後营外下马,四下张望了个遍,没看到女兵操练。
初来乍到的新兵都由教头带领丶训练,学会基本的战斗技能丶战术丶阵型,才会叫他们上前线迎敌,前线胶着时,也充当“役夫”与“担架兵”。她往伤兵营那边一望,果真有女兵正忙着救治伤员。
卜娉儿从伤兵营掀帘出来,迈向她这边,“将军,战况如何?”
陈良玉道:“包了锅饺子,没动用多少人马,祺王的前军全俘了。”
俘虏用绳子反捆双腕,一个串一个,被驱赶往临时用树枝丶茅草搭建的临时营地。
“你带的兵怎麽样?怕吗?”
卜娉儿道:“谁头一回亲眼见着血肉横飞的场面,都犯怵。”
卜娉儿担任女兵教头。
陈良玉对女兵很重视,第一批人带不出来,娘子军的筹谋便毁了大半,所以她在後营时一直是亲自教,不在时便由卜娉儿带着。
这支队伍来得不易。
那日在募女兵的摊子边上,陈良玉给卜娉儿立下目标:先组一什,再组一队。
一什十人或许不难办,总有几个胆儿大的冲军饷和管饭而来,一队五十人便有稍许棘手。
先是几个豪气冲云天的大姐,结伴而来的,寻常农妇打扮,一手干活磨出来的老茧,嗓门大,中气足,探问了几句:
“女人也能去打仗了?”
“发钱不?”
“管饭不?”
“俺行不?”
……
卜娉儿一一答了,“能”,“发”,“管”,“行”!
大姐们当即表示要入伍,登记姓名时费了一番工夫,平民目不识字,更不要说会写,卜娉儿只能依照姓氏与名字的发音为她们一一登记入册。
之後虽有人来询问,却无人再报。
等了大半日,她恍然醒悟,如此守株待兔不可取。
于是另辟蹊径。
带上几个大姐手走街串巷吆喝,挨家挨户去敲门,化缘式募兵,这才凑了近五十数。
剩下的几个空缺还需抽空再募,填上。
陈良玉往伤兵营走。
卜娉儿跟随上,“江教头手底下的兵吓哭了两个,软了一个,江教头一人罚了他们两军鞭。你看那边。”
陈良玉往卜娉儿示意的方向看了一眼,整齐的新兵方阵前头,几个年纪不大的小子正立正挨训,旁边还趴着一个涕泗横流的,果真腿软站不起来。
教头的怒骂声引得其他兵营的人也陆续出来,站得远远的,隔岸观火。
“你们这些都像什麽样子!你他爹的就是个软蛋!上了战场就是去送死!”
教鞭从他眼前扬过去,啪!地面上砸出一道沟壑。
咆哮声再次灌入耳道。
“去了那边好好给你祖宗八辈儿磕头!他们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卜娉儿瞧着这一幕,不觉间摇了摇头,“虽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可穷苦与穷苦还真不太一样。姑娘们自小勤快,粗活儿丶农活儿丶琐细活儿一个也不落,孩子养不起了,先弃女婴,若有吃的穿的,便都是先紧着家中男丁,如此经年被亏待,姑娘们反而更坚韧。见着那些断肢残臂,血肉淋漓的,连最小的也没像那样,吓得扑地上,瘫了,江教头提都提不起来。”
陈良玉掀开伤兵营的帐帘,朱影那黑布把自己裹成一个神秘的黑影,在穿梭忙碌的伤兵与军医中格外扎眼。女兵操练後,被朱影借调来伤兵营救治伤兵,正搭手为受伤的军士包扎止血。
高矮胖瘦体型不一,还有个干巴瘦的小萝卜干。
陈良玉打量一眼头发枯黄稀疏丶扎两只草髻的“小将”,吸了一口气,“这孩子几岁啊?”
卜娉儿道:“她爹娘说她已满十四了。”这孩子是她才带来的,陈良玉还没见过。
“胡扯!”
陈良玉看着这孩子,无故想起从那片荒废民宅里带出谢文珺的时候。
这萝卜干比初见时的谢文珺还要再小一匝,怎会年满十四?
那时候谢文珺应该不过十二岁吧?身量纤小,比陈良玉小不了几岁,一同前行却t无故令人觉得不是一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