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赵团长真是厉害!”
“别的开荒团总是向村里要这要那,只有我们周家屯不一样,开荒团一来就帮我们。”
“这才是真正的开荒团!”
周蓉和蔡晓光静静地听着,对赵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郝向阳则注意到周家屯村民的团结、开荒团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村子正在生的改变。
短短十几天就有如此变化,若继续展下去,必定成就非凡。这样的人才却只待在这里,真是可惜。但正是这个时代,让他有机会认识这样的人物。
真金不怕火炼,蛟龙终将腾云驾雾。
既然赵江决定开垦荒地,那就让他在这片土地上闯出一番事业吧。
半小时后,院子里弥漫着饭菜的香味。
大家都饿了,肚子咕咕作响。
“开饭了!大家别客气,尽管吃!我们开荒团从不剩菜过夜,吃不完还得麻烦乡亲们带回去,也算帮了我们。”
“现在,开始吃吧!”
赵中音刚落,大家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每次这样的场面,比过年还热闹,每个人笑得合不拢嘴。
周大宝端出了准备好的酒。
有酒有肉,虽然酒不多只是应个景,但肉管够!
如果是在普通人家,这样的排场可能会被说是享乐主义。
但这里是开荒团。
所有的一切都是大家用汗水换来的,日子再过得红火也是靠自己努力的结果,不能算是走资本主义路线。
周大宝也多亏了赵江,否则平时想喝点酒、吃块肉都得小心翼翼。
饭桌上,郝向阳说道:“赵江同志,我这次来是想商量把砖瓦厂收归国有的事。”
“也许因为你的出现,一些制度会随之变化,具体细节我就不多说了,你心里应该明白。”
“不过这毕竟是你们开荒团创办的产业,是否纳入编制,还得听听你们的意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人都听得摸不着头脑。
赵江却明白——
如果自己的行为能推动当地政策的变化,那将关系到就业问题,甚至可能影响周边地区的知青安置方案。
但这都是纳入编制之后的事情了。
显然,郝向阳的话还没说完。
赵江点头道:“您继续说。”
郝向阳神情有些愧疚:“是这样,收归国有后利润要上缴国家,你们只有进厂工作才能领工资。”
坦白说,这对赵江的开荒团来说并不公平。
如果不是开荒团和赵江,这片土地就不会有现在的工厂。
以赵江的能力,若没有现有政策的限制,他早就该成为富甲一方的商人了。
严格来说,开荒团的所有资产都应该属于开荒团集体。
通常的做法是暂时不将工厂纳入正式编制,等一年后,开荒团的资产自然会通过税收和强制手段进入体制。
而这一年的期限,足够赵江赚得盆满钵满。
郝向阳话中有话,他在观察赵江如何选择。
周大宝心知肚明。
赵江也听出了其中的意思。
宋高远等人也都明白了,毕竟开荒团对这一年的安排并不陌生。
蔡晓光也明白了。
只有周蓉还一头雾水。
蔡晓光走到她身边,轻声解释了几句。
周蓉顿时睁大了眼睛,仿佛看见了金山银山在眼前晃动。
一些了解政策的村民开始小声议论,消息很快传开,现场的人纷纷明白过来。
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看向赵江。
如果是他们,肯定毫不犹豫地拒绝。
可赵江竟然犹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