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第46章同去济安堂
恰在此时,孟玉桐倏然颔首,唇角漾开一抹坦然笑意:“纪医官所言在理。彼时我确有几分意气用事,往後自当引以为戒,谨慎行事。”
纪昀按在医箱中的指尖微微一顿,面上却不显,若无其事地将手收回,置于膝上。
他声音平淡,不着痕迹地转开话头:“若孟大夫方便,可否将照隅堂这半月的诊病细录借我一观?”
孟玉桐依言打开医箱,取出那本记录详尽的册子递过。
纪昀接过,手指快速翻动数页,随即指出:“还有一事,方才那册《准则》中亦有载明:一月之内,同一非处方成药(如香囊丶丸散等)售出数量若逾三百份,超出部分,在官册评核时不予计入。”
他擡眼看向孟玉桐,“譬如孟大夫近来售卖的安神香囊,数目便已逾额。”
这细则……究竟是何方神圣所拟?简直处处掣肘!
孟玉桐心中暗恼,只迅速翻开手中册籍寻找。
“第十二页,左上侧,第二段。”纪昀的声音淡淡响起,适时提醒。
孟玉桐依言翻到,目光扫过那清晰墨字,果然白纸黑字写得明白。
安神香囊本是照隅堂立足扬名的关键,她原指望多多售出香囊,借此在评核中拔得头筹,如今这条例无异于断了她心中念头。
她强捺心绪,继续往後翻阅,只见册上条目繁复,细如牛毛:
诊病时,须详录病者症状丶脉象丶用药依据,不得语焉不详。
售药时,须标明药性丶禁忌,不得夸大其效或隐匿其害。
汤药煎煮之法,丸散制作之规,皆须遵循常例,不得擅自增减核心配伍……
这《准则》之详尽周全,几乎囊括了医馆经营的一应关节,与其说是核查条例,不如说是一部近乎严苛的“行医法典”。
孟玉桐只觉眼前微眩,怎麽条条框框都像是专为约束她这新开的小医馆而设?
她“啪”地合上册籍,方才那份从容淡去几分,语速微快:“纪医官思虑周详,我回去定当逐条研读,铭刻于心。”
纪昀将诊病细录递还:“孟大夫聪慧,理解其中要义并非难事。只是这四月记录中,尚有数处不合规范之处,望日後经营多加留意,规避为上。”
“嗯。”孟玉桐收拾医箱,起身欲走,“纪医官若无其他示下,我便先行告退了。”
“我每月初一丶十五,会在此间太医局讲授《伤寒论》与常见杂症诊治。”纪昀目光平静地望向她,“孟大夫若得闲暇,可来一听。”
孟玉桐正俯身将桌案上的诊籍册子仔细收入医箱中,闻言手上动作未停,头也未擡,只随口应道:“好。”
“前几日让云舟带去照隅堂的那本《药理》,”纪昀目光落在她忙碌的指尖上,状似无意地提起,语气平淡如同闲聊,“不知孟大夫近日可得空翻阅了?”
孟玉桐合上箱盖,直起身,亦是随口答道:“纪老太爷学究天人,功力深厚,于各类药材之性丶气丶质丶味,见解皆鞭辟入里,独具只眼。此书汇百家之长,详述药材性状本源,阐发药理精微,我近日杂务缠身,只断续看了前几章,已然受益匪浅。”她顿了顿,转向纪昀,客气而疏离地微微颔首,“多谢纪医官赠书。”
纪昀闻言,墨玉般的眸中掠过一丝极淡的笑意,如同春风拂过冰面,虽未彻底融化寒意,却终究荡开了一点柔和的涟漪。
他面上依旧是那副清冷模样,但周身那股生人勿近的气息,似乎悄然缓和了几分,显是心情不错。
“稍後我要往济安堂,为收容的孩童例行诊视。”纪昀也站起身,语意自然,“孟大夫可要同往?”
自上次两人同去济安堂诊治後,孟玉桐已有近一月的时间没有去过济安堂了。
开医馆後,她偶尔会让白芷送些药茶药粥过去,不过入内诊治什麽的,没有纪昀的同意,她没单独进去过。
孟玉桐收拾的动作这才顿住,擡眼看向他,旋即点头:“好。”
两人遂一前一後步出集议堂,并肩行于太医局清幽的庭院小径。
三两学子结伴而行,见纪昀经过,纷纷驻足行礼问好。
纪昀步履微缓,神色虽依旧清冷,却也一一颔首回礼。
“纪医官身兼数职,”孟玉桐走在他身侧,语气听不出情绪,“既要处理医官院繁重公务,又需分身于太医局传道授业,更兼济安堂义诊善行,如今新政核查重担亦落于肩头,当真辛劳非常。”
字字似在称赞,可细细一听,却能听出几分不寻常的意味。
她似乎是对方才那册籍上所写诸多事项不甚满意?
纪昀偏首看她一眼。孟玉桐在他面前,从来都是疏离浅淡的,甚至有几次相处时,他能明显从她身上感受到几分敌意。
今日这般好似带着些许小性子的直言,倒比之前那副滴水不漏的疏离模样,让他觉得更真实些。
他行医多年,向来欣赏有真才实学且心怀抱负之人。
对于孟玉桐独自开馆行医的胆识,于药方配伍上的巧思,乃至她偶尔露出爪牙时的锋芒。
他不想掩饰,他对孟玉桐,亦有欣赏。
一抹极淡的笑意,蜻蜓点水般掠过他的唇角。